本報記者 龔夢澤
1月9日,大眾汽車宣布2023年交付了約487萬輛大眾品牌汽車,同比增長6.7%,全球范圍內所有地區均實現同比增長。
純電車型方面,2023年,大眾汽車純電動車銷量增長21.1%,達到39.4萬輛。按絕對銷量計算,中國、德國、美國、英國、瑞典、法國、挪威和比利時成為大眾純電動車的主要市場。
與此同時,《證券日報》記者從寶馬集團官方獲悉,2023年,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共交付約82.49萬輛BMW和MINI汽車,同比增長4.2%。其中,BMW品牌純電動車型全年交付量接近10萬輛,成為寶馬整體銷量增長的重要支點。
全球市場方面,寶馬集團2023年共交付約255.53萬輛BMW、MINI和Rolls-Royce品牌汽車。其中,BMW品牌銷量約為225.38萬輛;BMW純電動車型銷量約為33.06萬輛,同比增長92.2%。照此計算,中國市場銷量在寶馬集團全球銷量中所占比重約為32%。
具體來看,2023年,BMW品牌在中國共有6款在售純電車型,其中BMWi3和BMWiX3為銷量最高的兩款純電產品。2023全年,BMW品牌純電動車型共銷售近1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38%。在產品上新的同時,寶馬集團也在中國市場不斷完善充電基礎設施。截至2023年底,BMW公共充電網絡在全國接入超過58萬個公共充電樁,覆蓋320多個城市。
“2023年,中國汽車市場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新玩家加入戰場,新技術快速應用,競爭愈‘卷’愈烈。在經銷商和供應商伙伴的通力合作下,寶馬鞏固了在中國豪華車細分市場的地位,也在堅定推進產品陣容向智能電動化的轉型。”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表示。
記者注意到,2023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戰”一度削弱了跨國車企的利潤。
以大眾汽車為例,其旗下ID.系列車型在中國市場多次官方降價。財報顯示,去年上半年大眾集團來自中國合資公司的利潤從上年同期的14.02億歐元下降至11.52億歐元。寶馬、奧迪等豪華品牌也在2023上半年展開了動輒8萬元-9萬元的終端優惠。特斯拉則是價格戰的發起者,在今年多次價格下調。
在電動化領域,跨國車企及合資品牌承受著更大的壓力。以2023年12月份的銷量排名數據為例,30萬元以上新能源車熱銷車型前10名中共有8款為中國品牌車型。
在此背景下,包括大眾汽車、奧迪等跨國車企先后向中國車企求購電動車平臺或技術,并成為新能源大環境下中外雙方合資合作模式變革的縮影。更早之前,豐田與比亞迪簽署合作共同打造純電車型bZ3,梅賽德斯-奔馳和吉利合作打造電動smart,奔馳和比亞迪合作成立騰勢,寶馬與長城成立光束汽車等。
對此,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高云鵬認為,跨國車企品牌尤其是德系三強豪華品牌的賺錢能力較穩定,利潤率大致能維持在10%左右,在行業內屬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價格戰”和電動化確實削弱了部分品牌的盈利能力,未來預計還將有更多外資品牌尋求中國新能源技術的援助與支持。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