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釗
記者2月5日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獲悉,2月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2024年1月22日—1月28日無條件批準經營者集中案件,其中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奔馳”)與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馬”)新設合營企業案在列。此前1月24日,歐盟委員會宣布,根據歐盟合并條例,批準奔馳與寶馬成立合資企業。
回顧來看,2023年11月30日,奔馳與寶馬宣布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以50:50的股比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市場運營超級充電網絡。該合資公司計劃在中國建設至少1000座具備先進技術的超級充電站,提供約7000根超充樁。
首批充電站計劃于2024年起在中國重點新能源汽車城市開始運營,后續充電站建設也將覆蓋全國其他城市和地區。此外,合資公司還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采購可再生能源電力,并向奔馳和寶馬的客戶提供即插即充、線上預約等專屬服務,為中國客戶提供可持續的豪華充電體驗。
有受訪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奔馳和寶馬兩個公司在管理、文化乃至技術上的差異都需要雙方不斷磨合。當然,如果能夠建立起覆蓋全球的超充網絡,并且實現標準化和規范化,對于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有積極意義。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市場占有率達到31.6%,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而根據國內主要車企發布的800V及以上高壓快充車型規劃,預計2026年,國內800V以上平臺電動車銷量有望達580萬輛,滲透率約50%,支持高壓快充車型的市場保有量將達到1300萬輛以上。隨著新能源汽車800V高壓快充車型的密集發布,為了匹配快速補能需求,頭部車企在新能源充電領域尤其是大功率超充樁的建設方面也在加速布局。
中國市場是奔馳和寶馬全球最大單一市場。2023年,寶馬集團向全球范圍內的客戶交付255.5萬輛新車,同比增長6.5%。其中,寶馬集團在中國市場交82.5萬輛新車,同比增長4.2%。梅賽德斯—奔馳則交付249.2萬輛,同比增長1.5%,其中在中國市場交付76.5萬輛,同比增長2.7%。
盡管業績仍然實現一定程度的增長,但不可避免受到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沖擊,其品牌效應正在逐步遞減。在新能源汽車增勢迅猛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充電設施的需求也日益增長,這也迫使像奔馳和寶馬這樣的燃油車時代的汽車龍頭必須加快電動化轉型,以適應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保持競爭力。
上述受訪人士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超充網絡作為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而充電設施的不足成為制約新能源汽車進一步普及的關鍵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奔馳與寶馬的合作是順應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其電動化轉型的必然選擇。
“當前對于奔馳寶馬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找場地。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土地資源比較稀缺,找到合適的建樁地點比較困難。此外,對于爭取地方政府建樁補貼方面也需要下一定功夫。”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秘書長林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盡管奔馳寶馬涉足電動車業務較早,但之前的充電樁多是特來電等第三方品牌,本次雙方設立合資公司建樁,就是想把握主動權,尤其是合作建樁,可以最大化提高充電樁的利用率。”
(編輯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