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財經頻道 > 房產新聞 > 正文
          文章正文

          樓市供給側改革開始 房地產市場迎來土地供應新局面

          文章來源:一財網  更新時間: 2018-01-16 16:13

              陳淑貞 羅韜

              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將迎來土地供應的新局面。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1月15日表示,我國將研究制定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推動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政府將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

              姜大明指出,我國將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他強調,這是一項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但城里人到農村買宅基地口子不開,嚴禁下鄉利用宅基地建別墅大院、私人會館。

              過去中國房地產的20年發展歷史,主要是國有土地發展歷史,特別是商品房住宅土地,這個政策出臺,將大大增加土地供應的多樣化。

              “政府不再壟斷住房土地供應,對集體土地價值將有非常大的提升影響。對于城市租賃市場影響最大,對于商品房住宅市場來說也能起到緩解供需的作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

              考慮到國家一直提倡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張大偉預計未來非房地產企業開發集體土地的政策將會加速試點。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實際上在住房制度改革中,很明確提到了“多主體供給”的內容。所以實際上類似多主體供給也會在土地供應上得到體現。一般來說,從土地市場的用地來源看,主要包括國有用地和集體用地,所以國土部此次表述,會逐漸放開集體建設用地。但是必須注意一點是,當前在居住用地的放開方面,其實只有租賃市場才有機會,其他領域其實不太可能一次性放開。而且真正對此類集體建設用地適度放寬政策的,也主要是一些大城市中的城中村和城邊村。

              “很多國有企業用地的工業用地當前需要積極轉性,過去很少會提及做住宅用地,但也不排除一些大城市在土地增量市場有限的情況下,會對此類存量用地積極盤活,實際上都有助于土地用地制度的靈活。”嚴躍進告訴記者。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認為,這是中國供地制度的變革,有望打破同地不同權的格局?,F在國家推行多主體供應用地,考慮把宅基地入市流通,這是一個大膽的想象,有可能實現同地同權,但是目前具體政策需要細化,政策效果還要看落地情況。但這并不不意味著小產權房會轉型會爆發,抱有這種想法的屬于高興得太早。

              “讓宅基地流通是大的方向,多主體供應用地有利于樓市健康發展,政策的方向可能是圍繞宅基地合法的地方,進行合法的利用,大規模興建租賃住房,支持租售并舉。”宋丁說。

              從開發商端看,他們對該政策持支持態度,認為利于行業平穩發展,有助于城鎮化的進展。

          版權所有 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 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 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566 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