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作為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簡稱“中碳登”)的落戶地,湖北武漢當天宣布成立一只總規模為100億元的碳達峰基金和一只總規模為100億元的碳中和基金,同時舉辦“賦能碳市場,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論壇,商討碳市場帶來的綠色發展機遇。
注冊登記系統承擔著碳排放權的確權登記、交易結算、分配履約等重要業務和管理職能,將匯集全國重點控排企業的信息,堪比整個碳交易的“大腦中樞”。
據了解,這個“大腦中樞”是湖北武漢靠奮斗爭取來的。2017年年底,參與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評審結果出爐,湖北從9個申請省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江蘇、湖北、廣東、福建、深圳)中脫穎而出,拿到了兩個系統的第一名,最終選擇牽頭承建注冊登記系統。數據顯示,自2014年試點上線交易以來,湖北碳排放權的交易量占到全國的近一半。
全國碳市場正式上線交易啟動儀式結束后,湖北分會場隨即舉辦了首屆“30·60國際會議”。會上,武漢市人民政府、武昌區人民政府與各大參會金融機構、產業資本共同宣布,將共同成立總規模為100億元的武漢碳達峰基金。同時,武漢知識產權交易所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盛隆電氣集團、正邦集團簽約了規模為100億的碳中和基金。
據了解,武漢碳達峰基金立足武漢,面向全國,優選“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范疇內的優質企業、細分行業龍頭開展投資?;饘⒅攸c關注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產業化項目,以成熟期投資為主。通過資本賦能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提速,助力武漢市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實現中部綠色崛起。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賦能碳市場,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論壇上,武漢大學氣候變化與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碳排放權交易湖北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齊紹洲教授表示,碳中和的本質是基于能源轉型的產業轉型,需要政策、市場和技術三方面共同驅動,催生能源技術革命。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總經濟師張昕提出,要通過為碳排放控制立法、強化碳交易監管、優化配額分配、夯實數據基礎等舉措,建立完善面向雙碳目標的全國碳市場,通過市場機制將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資源要素引導至社會經濟綠色低碳發展領域。
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黨委書記、董事長,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董事長曾慶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下一步,中碳登將充分發揮自己優勢,進一步扎實做好全國碳市場各項基礎工作,配合主管部門持續完善配套制度體系。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礎上,逐步將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業,根據需要進一步豐富登記和結算延伸性功能,實現全國碳市場平穩有效運行和健康持續發展,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