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姚堯
本周(3月21日至3月25日),國際油價結束了連續兩周的下跌行情,實現上漲。截至3月25日收盤,5月份交貨的NYMEXWTI原油期貨期間累計上漲9.02%,收于112.60美元/桶;5月份交貨的布倫特原油期貨期間累計上漲10.89%,收于119.98美元/桶;上期所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本周也累計上漲了7.21%,收于734.5元/噸。

圖片來源:同花順
對此,東證衍生品研究院能源高級分析師安紫薇對《證券日報》記者說:“本周原油價格維持在高位寬幅波動呈上行趨勢,主要還是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

圖片來源:同花順
在分析國際油價上漲的原因時,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主要還是原油供需失衡導致的。從需求端看,全球經濟在逐漸復蘇,原油需求整體呈現增長態勢。但供應端方面,沙特、俄羅斯和美國是三大原油生產國,原油產量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出現下降,地緣政治因素只是加劇了市場對俄羅斯原油供應的擔憂。”“此外原油和黃金作為避險資產,在緊張的地緣環境下,風險溢價推動了原油價格上漲。”
圓融投資股票部高級研究員付澤正對記者說:“近期國際油價上漲也是受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EIA)公布的最新原油及成品油庫存超預期下降的影響。”
對于國際油價未來走勢,從供需基本面角度分析,安紫薇說:“主要矛盾還在供應端。產油國目前沒有表露出強烈的擴大增產意愿,市場面臨的核心問題在于投資不足使得多數產油國無法迅速響應價格持續上漲,這一困境其實早已存在。低庫存和閑置產能下降均對油價構成利多支撐,油價后續仍有上漲潛力。”
付澤正分析稱,“展望未來,許多宏觀因素仍不穩定,比如地緣政治和全球性供應鏈失衡等因素都將加劇原油供應風險,預計油價震蕩走高將是主基調。”
對于國際油價上漲影響,付澤正說:“從產業端看,原油是許多化工材料的原材料,持續高油價必然抬升國內生產企業的平均成本,如果不能將成本有效傳遞到消費端,將極大影響生產企業的盈利能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有利于促進我國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并推動加快海外石油資源儲備布局,擴大對清潔能源的投入力度,最終降低石油對外依存度,優化我國能源結構。
(編輯 崔漫 上官夢露 策劃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