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昱
2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陸磊在《學習時報》刊文,其中提到,加強債券市場制度建設,提高債券市場市場化定價能力和市場韌性,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近期的債券市場運行情況如何?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例,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顯示,1月6日至2月6日期間,10年期國債收益率“先升后降”,在1月20日達到這一階段的高點(1.6747%),隨后持續下降至1.5958%(2月6日),達到去年12月份以來最低點。此后,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又逐步攀升,截至2月27日回升至1.7576%。
“近期債券市場震蕩調整,主要受資金面波動、股債‘蹺蹺板’等因素影響。”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債券市場收益率波動反映了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流動性投放節奏、市場情緒變化以及投資者對未來經濟走勢的預期。近期央行操作相對審慎,反映出央行希望通過更加平穩的公開市場操作,保持利率市場和債券市場穩定。
明明分析稱,增強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要依靠制度優化。具體看,一是強化定價功能,提升市場化定價能力有助于減少信貸與債券市場的利率割裂,形成更合理的收益率曲線,為實體企業融資提供更精準的定價參考。二是增強抗風險能力,提升市場韌性有利于緩沖外部沖擊和內部流動性壓力,避免因短期波動引發系統性風險。三是優化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