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國防軍工是國家安全與發展的基石,而航空航天在國防軍工領域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近年來,中國航空航天產業加速發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24年末,中國已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二大航空航天市場。根據前瞻產業網數據披露,初步估算2024年中國航空航天核心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覆蓋大飛機、商業航天等多個領域。
“在突破技術封鎖方面,中國航空航天的自主創新尤為突出,眾多關鍵技術領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突破,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申萬宏源研究國防軍工首席分析師韓強表示,如2016年,首款國產大功率渦軸發動機渦軸-10亮相珠海航展,填補了國內在該功率等級渦軸發動機型譜的空白;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成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這一成果不僅打破了國外在衛星導航領域的技術封鎖,更使得我國在軍事、民用等諸多領域擁有了自主可控的時空信息服務能力,為國家的安全和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此外,隨著技術封鎖的逐步突破,中國航空航天企業積極推進國產替代進程,在多個關鍵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韓強表示,在航空材料方面,高性能復合材料的國產化取得了重大進展。在航天裝備制造領域,以運載火箭為例,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不斷進行技術升級和改進,運載能力逐步提升,發射可靠性不斷提高。如今,我國不僅能夠依靠國產運載火箭完成各類衛星發射任務,還積極開展商業航天發射服務,將中國的航天技術推向國際市場。在衛星制造方面,我國企業也實現了從零部件到整星的國產化生產,自主研制的通信衛星、遙感衛星、氣象衛星等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有效降低了對國外衛星產品的依賴。
展望未來,韓強表示,中國航空航天行業前景廣闊,充滿無限可能。隨著全球對航空運輸需求的持續增長以及人類對宇宙探索的不斷深入,航空航天市場將迎來更加蓬勃的發展機遇。在航空領域,我國正在積極推進國產大飛機項目,C919的成功商用標志著我國在民用航空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未來,隨著C919市場份額的逐步擴大以及后續型號的研發改進,中國民航客機有望在全球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通用航空產業也將迎來快速發展期,低空經濟的興起將帶動無人機、直升機等通航航空產品的廣泛應用,為航空產業的發展開辟新的增長點。在航天領域,隨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深空探測工程等重大項目的持續推進,對航天技術的需求將不斷提升。此外,商業航天作為新興產業,正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參與到商業航天領域,在衛星互聯網、太空旅游、空間資源開發等方面積極探索,為航天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預計未來,航空航天將成為我國高端制造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推動我國航空強國、航天強國加速建設。
(編輯 郭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