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徐一鳴
今年以來,鎢價持續攀升。中鎢在線數據顯示,截至7月25日,黑鎢精礦(≥65%)報價至19萬元/噸,較年初上漲32.9%;白鎢精礦(≥65%)達18.9萬元/噸,較年初上漲33.1%;仲鎢酸銨(APT)為28萬元/噸,較年初上漲32.7%。
二級市場方面,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7月25日,A股鎢板塊期間累計漲幅超60%。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二級市場對鎢的價值正在重估,相較于銅、鋁等有色金屬,鎢板塊估值長期偏低,市場資金開始重新審視包括鎢在內的小金屬投資機會。
從供給端來看,今年4月份,自然資源部下達2025年第一批鎢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58000噸,較2024年第一批開采總量控制指標減少4000噸,降幅為6.45%。而鎢礦主產區江西省、云南省的開采量分別縮減2370噸、400噸。與此同時,隨著鎢礦礦山資源品位自然下降、原礦品位持續走低,也對鎢價形成了有力支撐。
從需求端來看,隨著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加速,光伏、硬質合金等領域對鎢制品的需求不斷提升。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5年,我國光伏切割用鎢絲市場規模將從7.19億元增長至66.59億元。
廣東翔鷺鎢業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在光伏用鎢絲方面,公司潮州鳳泉湖廠區已具備月產5億米超細鎢絲的生產能力,目前正在全力推進年產300億米超細鎢絲的建設項目。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短期來看,鎢供求緊平衡的格局或將存在,對鎢價形成有力支撐,若下游市場超預期發展,則可能進一步推高鎢價格。
面對鎢價上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正積極行動,以應對變化。其中,上游礦業企業依托資源優勢筑牢“護城河”,下游應用端企業則進行產品結構優化,形成差異化發展路徑。
崇義章源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章源鎢業”)通過有序推進淘錫坑鎢礦、新安子鎢錫礦的礦權整合以及加大對天井窩鎢礦、黃竹垅鎢礦等礦山的資源勘查力度,進一步夯實資源基礎,提升資源保障能力。
“公司具備完整的鎢產業鏈生產體系,產品種類豐富,能夠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進而提升抵御市場波動的能力,也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章源鎢業方面稱。
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長庚表示,目前公司鎢資源保障率為20%,未來公司計劃將鎢資源保障率提高至70%。
此外,部分企業通過工藝改進應對成本壓力并提高產品附加值。例如,中鎢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鎢高新”)通過子公司深圳市金洲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仲鎢酸銨(APT)延伸至印制電路板用的微型鉆頭生產,顯著提升產品毛利率。
中鎢高新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堅持創新引領,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高附加值產品比重不斷提升,有利于抵御原料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鎢價上漲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上游企業受益于價格上漲,盈利水平有望提升。下游企業則需在產品升級方面下功夫,具備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將會實現成本傳導與產品附加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