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見習記者 杜雨萌
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家也在不斷探索提高國有資本收益市場化的有效路徑。近日,在國務院國資委的指導下,總規模1500億元人民幣的中央企業國創投資引導基金(簡稱“國創基金”)在北京創立。
“國有資本基金化支持創新具有明顯優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國企研究室主任項安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與之前財政資金直接支持創新的方式相比,更加具備效率優勢和放大效應,同時較之于直接支持國有企業創新具有范圍優勢、且更能體現公平性,比較好地發揮了國有資本的引導作用和基金的杠桿作用。
據了解,國創基金一方面將投向航天、核能、船舶等軍民融合產業,以及高鐵、先進電網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清潔能源、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另一方面,還將對量子通信、3D打印、機器人、石墨烯、碳纖維、高溫合金、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一批中央企業優質項目進行投資布局。
在項安波看來,國創基金的主要目標在于響應和落實國家戰略目標以及政策意圖,對央企創新投資、資金獲取方面會有促進作用。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表示,作為中央企業創新發展基金系的頂層設計,國創基金要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形成各類資本多方式、多層次支撐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的生動局面,要體現引導性,更加準確把握中央企業創新發展方向,找準新的增長點。
對于以后的實質性運作,項安波建議:一是借鑒市場化基金成熟經驗,完善國有資本基金化的激勵約束機制;二是完善國有資本基金化的風險防控機制和監督管理體系;三是實現人員專業化、決策市場化、運作商業化;四是采取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和契約型信托制等市場化的組織形式。
“整體來看,由投資引導基金、產業發展基金、企業創新基金三個層次組成的中央企業創新發展基金系正在快速形成,這對促進中央企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帶動全社會創新創業都具有重要意義。”肖亞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