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財經頻道 > 宏觀經濟 > 正文

          債市強監管下股債蹺蹺板或再現

          2018-01-10 00:10  來源:證券日報 孟珂

              ■本報見習記者 孟珂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規范債券市場參與者債券交易業務的通知》(下文簡稱“302號文”),從不得出借債券賬戶、打擊通過債券代持加杠桿、合理控制債券交易杠桿比率等方面,對債券市場作出了新的明確規定。對此,《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了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

              《證券日報》記者:近兩年來,債券市場出現了哪些問題?

              明明:債券市場所面臨的問題可以從2017年以來“一行三會”下發的監管政策文件中梳理得到。比如“三三四”對商業銀行同業業務的嚴查,貨基新規對于貨幣基金購買同業存單的約束,資管新規對資產管理機構的產品設立以及產品投向等的規范,302號文對所有債券市場參與者的行為約束等。監管的重點恰恰就是近兩年來債券市場發展所面臨問題的一個鏡像。

              《證券日報》記者:債市新規對債券市場的發展有哪些影響?

              明明:債券市場交易的透明化對債券市場的影響有兩個方面:一是防風險。以前代持業務屬于黑箱操作,監管當局無法對這部分業務的風險做到準確評估,代持入表就是為了保證金融數據統計工作的涵蓋更加全面。二是去杠桿。線下交易帶來的杠桿原先是統計不到的,很有可能出現表面上整體債市杠桿率不高,但是由于線下代持業務的影響,實際債券市場杠桿率很高。即糾正債券市場杠桿率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波濤洶涌的亂象。

              《證券日報》記者:在強監管的刺激下,今年的債券市場將會有何種表現?

              明明:2018年債市的最大軟肋在于,利率債的大金主——商業銀行不敢多買多配了。這從銀監會的各項監管文件中可以看到,負債端卡死同業業務,回歸存款業務;資產端叫停通道業務;遏制委外業務,回歸貸款業務。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商業銀行不能多配債,但監管的內在邏輯要求商業銀行回歸做傳統業務。因此未來債市波動的邊際力量還是在于廣義基金。尤其是貨幣政策穩健中性下,股債蹺蹺板最有可能發生,股市估值一旦上升到較高水平,廣義基金很有可能轉向債券市場。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