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27日發布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7.2%,增速比1-5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利潤增長20%,增速比5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
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上半年,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248.7億元,同比增長31.5%;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9.7億元,增長4.6%;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4059.9億元,增長2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197.6億元,增長8.7%;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889.1億元,增長10%。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表示,上半年工業利潤實現快速增長。具體而言,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成本繼續下降,杠桿率繼續降低,盈利能力明顯增強,6月產成品存貨周轉亦加快。
何平指出,上半年新增利潤主要來自鋼鐵、建材和石油開采等行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增長3.1倍,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1倍,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44.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9.4%,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7.4%。這五個行業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67%。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成本和價格兩端雙重改善推動企業利潤空間擴張。下半年財政政策取向可能更加積極,預計制造業將維持漲勢,基建小幅回暖,整體投資或出現邊際回升,需求端將一定程度好轉。但考慮到去年同期工業品價格的高基數,下半年隨著PPI的小幅下降,工業企業盈利增速或出現一定幅度下行,預計全年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為8%-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