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證券日報》記者12月12日獲悉,為進一步完善國債期貨產品體系,服務債券市場發展,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設計了30年期國債期貨合約,并將于2018年12月18日開展全市場仿真交易,首批掛牌的仿真合約為TL1903、TL1906和TL1909。
30年期國債期貨仿真合約的合約標的為面值100萬元人民幣、票面利率3%的名義超長期國債;可交割券范圍為發行期限不高于30年,合約到期月份首日剩余期限為25年-30年的記賬式附息國債;最小變動價位為0.01元;交易保證金執行標準為仿真合約價值的4%,自交割月份之前的兩個交易日結算時起,交易保證金標準為合約價值的5%;30年期國債期貨各仿真合約的交易手續費為每手3元,平今倉免收手續費,交割手續費標準為每手5元。
中金所表示,面向全市場開展30年期國債期貨仿真交易,對于完善合約規則、檢驗技術系統、深入開展投資者教育、推動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準備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關于30年期國債期貨,證監會高層和中金所高層早已經有所表態。今年8月份,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2年期國債期貨上市儀式上稱,下一步,證監會將加快研究推出國債期貨期權、30年期國債期貨等新產品,完善產品體系。
今年9月份,中金所總經理戎志平在“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發展與展望論壇”上表示,中金所接下來將積極籌備30年期國債期貨和國債期貨期權等新產品,并努力推動銀行、保險入市及市場對外開放步伐。
10月18日,中金所副總經理張曉剛在第九屆期貨機構投資者年會上表示,下一步,中金所將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加快研究推出30年期國債期貨等新產品,滿足機構投資者多元化風險管理需求。
“對30年期國債期貨非常期待,因為推出更長期限國債期貨,意味著市場將擁有更多交易機會。”一位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