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見習記者 鄭馨悅
為滿足市場成員需求,進一步提升標準債券遠期市場流動性,促進市場發展,上海清算所會同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標準債券遠期交易結算機制再度優化。
上海清算所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自2020年3月18日起,標準債券遠期實施合約縮減,過渡期內將每個品種的季月合約數量逐步縮減至2個,即近月和次近月合約。該機制下2020年3月18日和6月17日不再上市新合約,9月16日之后每個季月新增一個季月合約。此外,可交割券切換規則也有所調整。其中,3月18日未發生可交割券切換;后續可交割券在合約上市日即確認公布,合約上市期間內不再切換。本次現金交割機制的優化有助于提高市場深度和運行效率。合約數量的壓縮有利于聚集市場流動性,進一步強化近月、次近月合約市場交投熱情??山桓钊袚Q規則的調整解決了此前切券時點觸發不確定性較高的問題,使得定價更清晰,有助于提升市場活躍度。
據悉,標準債券遠期是在銀行間市場交易的,以流動性最好的國開債為標的債券,合約面額、交割日等產品要素標準化的債券遠期合約,其具有交易公開、透明、連續的特點,能夠為市場提供更為及時、有效的價格信號,促進債券市場的價格發現。上海清算所于2015年4月推出標準債券遠期集中清算業務。2018年3月26日,上海清算所會同外匯交易中心優化試行現金交割機制,優化了虛擬券價格計算方式和可交割券選擇機制。
時隔兩年,雙方對標準債券遠期交易結算機制再度優化,2020年3月18日,標準債券遠期報價機制正式啟動。
據介紹,首日市場運行平穩,報價機構報價積極,市場流動性顯著提升。上海銀行、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興業銀行、廣發證券、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東方證券等報價機構日內積極報價,10年、5年和3年主力合約最優買賣價差分別為0.0005元、0.16元和0.04元。截至日終上海清算所順利完成標準債券遠期交易清算274筆,67.6億元,清算量創今年以來單日新高。標準債券遠期報價機構的引入,有助于進一步縮小報價價差,降低風險對沖成本,從而更好地發揮價格發現功能。
上海清算所方面表示,下一步,上海清算所和外匯交易中心將繼續為銀行間市場各類參與者提供優質的產品與服務,逐步完善市場機制,推進標準債券遠期與債券市場的聯動發展。
(編輯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