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興安
“證監會正積極推動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制度落地,制定交易所市場熊貓債管理辦法,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來華發行熊貓債。”10月25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2021年上交所國際投資者大會上,透露了證監會在加快發展交易所債市方面的最新動向。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年內共發行54只熊貓債,發行規模合計836.66億元。其中交易所債市發行13只熊貓債,發行規模合計153億元。而去年同期交易所債市發行4只熊貓債,發行規模合計41億元。
“發行熊貓債已成為很多境外機構和企業募集人民幣投資中國的重要融資渠道。”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隨著熊貓債制度規則逐步完善,發行人類型日益豐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對于境外機構投資者而言,其參與國內交易所債市有助于提高中國債券市場吸引力,對于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國交易所債券市場功能穩步發揮,成為企業發債融資的重要場所,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逐步加強。證監會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近五年交易所債券市場合計發行約34萬億元,其中非金融公司債券13.3萬億元,占公司債券總量的72%;凈融資8.8萬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5%。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國推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加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將為投資者用好兩個市場、配置境內外資源提供更便利化的渠道和條件,以實現資本在境內外的有序流動和優化配置,從而提升我國債券市場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去年以來,監管部門已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推動交易所債市開放,拓寬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渠道。
“對國內交易所債券市場來說,‘對外開放’將會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資者參與進來,有利于市場規模做大做強,提升我國債券市場的國際影響力。”劉向東說。
為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配置人民幣債券資產,去年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就《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有關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時提出,通過直接入市渠道及債券通渠道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無需重復申請,可直接或通過互聯互通機制投資交易所債券市場。
談及未來如何進一步推進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劉向東建議,進一步降低熊貓債發行門檻,包括適當降低發債的實繳資本要求或凈資本要求,支持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債券市場利率互換、遠期等衍生品市場,引入標普、惠譽等境外評級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