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包興安
12月31日,商務部等22部門印發《“十四五”國內貿易發展規劃》(簡稱《規劃》)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內貿企業上市融資。
《規劃》提出了發展目標,到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0萬億元左右;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達到15.7萬億元左右;到2025年,網上零售額達到17萬億元左右。
《規劃》提出了堅持創新引領,推動流通數字化智能化;促進消費提質擴容,推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服務鄉村振興,推動農村商業和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推進商產融合,促進更高水平供需動態平衡等9大主要任務。
例如,在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規劃》表示,統籌推進傳統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5G網絡、物聯網優先覆蓋城市商圈、商品交易市場、大型商業綜合體、商貿物流園區等,加強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中心等新型網絡、技術和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倉儲、運輸、分揀、包裝、配送等物流設施設備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在積極培育新型消費方面,《規劃》鼓勵發展定制、體驗、智能、時尚等消費發展,不斷擴大信息消費、數字消費和綠色消費。加快改造提升新型消費場所,加強智能服務終端建設,創新無接觸式消費模式,鼓勵辦公樓宇、住宅小區、商業街區、旅游休閑街區、旅游景區布局建設智慧零售網點。積極促進夜間消費,大力發展節假日消費。鼓勵做強首店經濟和首發經濟。加快發展銀發經濟,開發適老化技術和產品,培育智慧養老新業態。鼓勵發展嬰幼兒照護等相關新業態。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規劃建設一批中國特色免稅店。
《規劃》還提出了保障措施。充分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內貿有關領域發展。將符合條件的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便民服務網絡建設等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繼續落實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優惠政策。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或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的流通企業,可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規劃》表示,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國內貿易發展產業投資基金。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為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金融支持。規范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穩妥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工作。穩步推進供應鏈金融發展,豐富供應鏈金融服務產品,規范發展供應鏈存貨、倉單和訂單融資,開展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提高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效率。支持符合條件的內貿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多渠道籌集發展資金。引導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直達各流通環節經營主體的金融產品。
(編輯 崔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