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毛藝融)近日,MSCI發表研究報告《中國資產配置:理解超額回報的驅動因素》。報告顯示,一些主動型基金和因子策略的表現優于其市值加權基準指數,部分表現出色的基金在三年間實現了10%的年化超額回報率,但它們的表現歸因有所不同。
MSCI中國研究全球主管魏震和MSCI中國研究分析師呂程搭建了一個三層框架,以解讀中國市場超額回報的潛在驅動因素。
具體來看,自上而下的驅動因素主要涉及宏觀和市場細分因素。一方面,中國在岸與離岸市場分別由各自的監管機構管理,監管、投資政策的變化以及市場準入都有可能對市場產生多方面影響。另一方面,市場細分是中國股票市場的一個顯著特征,A股、港股和中概股各自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因子特征。
自下而上的驅動因素涉及市場微觀結構和投資者。MSCI認為,在以清潔能源基礎設施、未來教育、未來出行、高效能源和免疫腫瘤學等為主題的全球市場可投資股票中,中國股票占20%左右。投資者方面,A股市場長期以來一直有很高的個人投資者參與度,國際投資者在A股市場的參與度顯著提升。
生態系統驅動因素方面,其他市場力量對中國股市的運作也起著重要作用,如賣方研究機構、第三方研究機構和專業服務公司等市場參與者,包括投資銀行、會計師事務所、律所等。此外,金融產品也在不斷發展以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編輯 王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