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6月6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5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49.2%,較4月份微幅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低于50%。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武威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綜合指數變化,5月份全球制造業波動不大,連續3個月運行在收縮區間?;趪H關系復雜多變帶來的影響,全球經濟恢復的不確定性增加,世界各國企業在制定長期計劃方面有所受限,全球經濟恢復能力在短期內也有所削弱。
“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各國應從提升供應鏈韌性、加快技術創新和推進多元化市場布局三方面努力增強經濟恢復的穩定性,同時應繼續堅定推動多邊貿易合作,構建更加穩定和可持續的經濟復蘇路徑。”武威說。
分區域看,亞洲、歐洲制造業PMI持續小幅上升。5月份,亞洲制造業PMI較4月份上升,升至50%以上;歐洲制造業PMI較4月份小幅上升,指數連續3個月在48%以上。
武威表示,雖然亞洲各國也面臨國際因素的影響,但亞洲制造業整體恢復力度要好于美洲、非洲和歐洲。亞洲各國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持續推進下,貿易依存度指數逐漸升高,對抗貿易摩擦的韌性有所提升。同時,亞洲各國制造業迅速成長,產業鏈逐步完備,也為抵御貿易摩擦提供了有力支撐。
“歐洲制造業保持緩慢恢復態勢,但恢復力度仍然較弱,指數水平徘徊在48%左右。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正在給歐洲核心產業帶來深遠影響。若歐美關稅談判不能向好的方向發展,疲軟的外部需求疊加美國關稅政策將會影響歐洲制造業緩慢復蘇的節奏。”武威說。
與此同時,美洲制造業PMI與4月份持平,已連續3個月低于49%;非洲制造業PMI連續2個月下降,指數降至49%以下。
武威表示,數據變化顯示,美國制造業持續走弱,非洲制造業恢復動力也有所趨弱。
“美國加征關稅不僅給高度依賴出口的非洲各國帶來不利影響,還可能將非洲經濟體擠出全球產業鏈,扼殺非洲經濟增長勢頭。非洲各國正在尋求利用好非洲大陸自貿區來調整貿易伙伴關系,并積極推進多邊貿易合作,在更廣泛的領域尋求貿易合作,通過多元化布局來增強經濟恢復韌性。”武威分析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