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薌逸
近日,陸股通2025年二季度持股情況浮出水面。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北向資金持股總市值達到2.29萬億元,較一季度末增加超2%;持股數量合計超過1235億股,較一季度末增加超過3%。
從上半年整體情況來看,與2024年末相比,北向資金持倉市值增加超800億元。
南開大學金融學教授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北向資金持倉A股市值增加,緣于估值修復、政策紅利與經濟韌性三重因素驅動。目前,A股科技等板塊估值處于全球低位,疊加AH溢價率持續收窄,外資配置性價比提升。滬深港通機制的優化以及新質生產力產業扶持政策也增強了外資布局A股的信心。
從具體行業來看,截至二季度末,申萬一級行業中,北向資金在電力設備、銀行、電子、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非銀金融、汽車、家用電器、機械設備、有色金屬等10個行業持有市值最高。
從個股來看,截至二季度末,北向資金十大重倉股分別為寧德時代、貴州茅臺、美的集團、招商銀行、長江電力、比亞迪、中國平安、紫金礦業、匯川技術、邁瑞醫療。
對于北向資金的持股變動情況,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吳開達分析稱,北向資金在2025年二季度的行為可以用“從核心資產到老經濟”“從老賽道到新賽道”來形容。其主要加倉方向為有色金屬、交通運輸、公用事業、非銀金融、建筑裝飾、醫藥生物、通信等。
“從投資方向來看,北向資金增持的行業都屬于受益經濟轉型、業績較好的行業。”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A股市場呈現出“啞鈴型”特征。一方面,以人形機器人、芯片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成長股大漲,生物醫藥、新消費板塊也有不錯的表現。另一方面,追求穩定回報的投資者偏愛低波紅利股。
展望下半年,楊德龍認為,在政策層面,穩經濟增長的政策有望進一步發力,帶動消費回升。在當前市場已逐步形成慢牛長牛行情格局的情況下,投資者信心逐步提升,市場板塊輪動形成的財富效應有望進一步吸引資金入場。
(編輯 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