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薌逸
7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發布2025年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據統計,2025年二季度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68.56萬億元,同比增長7.1%,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2.92萬億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信貸總量平穩增長映射出我國經濟復蘇動能增強。同時從各類細項來看,普惠小微貸款、涉農貸款等增速顯著高于整體貸款增速,反映出政策對薄弱環節的精準滴灌。
信貸支持保持較高水平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閆先東在國新辦7月1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上半年信貸呈現“總量增長、結構優化”的特征。上半年,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12.92萬億元,顯示出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保持較高水平。
從借款主體看,企事業單位貸款是信貸增長的主體。根據報告,上半年,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1.5萬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89%。其中,中長期貸款增加7.08萬億元,是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的主要構成。
“信貸總量增長反映經濟基本面呈積極修復態勢。企事業單位中長期貸款大幅增長,顯示企業投資擴張意愿增強。”陜西巨豐投資資訊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表示,上半年金融持續為實體經濟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二季度貸款投向仍呈現“企業強、居民弱”特征,背后是宏觀政策強化逆周期調節,金融穩企業力度增強,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也直接推動了相關領域企業貸款較快增長。
精準有效支持重點領域
從貸款投向領域看,報告顯示,普惠小微貸款增長較快、綠色貸款增加較多、涉農貸款持續增長、貸款支持科創企業力度較大。
具體來看,2025年二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42.39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4.4%,上半年增加5.35萬億元。
同期,獲得貸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27.4萬家,獲貸率為50%,比去年同期高3.2個百分點??萍夹椭行∑髽I本外幣貸款余額3.46萬億元,同比增長22.9%,增速比各項貸款高16.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本外幣貸款余額18.78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比各項貸款高1.4個百分點。
“科技型企業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體現出創新領域受到重視,經濟轉型在加速推進。”郭一鳴表示,上半年綠色貸款余額大增,科創企業貸款亮眼,背后原因在于政策引導,鼓勵支持實體經濟、綠色發展及科技創新,同時相關行業前景好,吸引資金流入。
王青表示,二季度外部波動加劇,國內加快實施各項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其中5月份央行實施降息降準,并通過MLF和買斷式逆回購持續向市場注入中期流動性,增強銀行信貸投放能力,信貸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更加精準有效。
談及未來信貸投放節奏,明明表示,預計信貸增速還將維持平穩,結構上有望進一步優化,傳統動能如房地產等可能邊際企穩,科技、綠色等新動能有望加速崛起。配合寬松的政策以及結構性工具引導金融資源流向創新驅動和民生領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未來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嚴峻,擴內需政策不會松勁。接下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會進一步強化,新投放貸款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此外,下半年央行還有望豐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箱,并更好發揮現有支農支小再貸款、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定向工具的作用。”王青認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能發揮以結構帶總量的作用,進一步推動寬信用進程走深走實。綜合各類因素,今年全年新增信貸、新增社融都有望恢復一定規模的同比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