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弘毅遠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文
本報記者 張志偉 見習記者 王明山

弘毅遠方基金總經理郭文(左一)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
《證券日報》記者與弘毅遠方基金總經理郭文的此次見面,跟想象中的很不一樣。6月12日晚九點半,記者見到他時,他一身西裝卻穿著運動鞋,一瘸一拐走過來。落座前,他一邊脫西裝一邊笑著說:“你看,我還是按時到了,實在是太忙了,今天去證監會溝通,晚上又約了幾位企業家,”郭文腳崴了也一直沒時間休養,“你看我都穿不了皮鞋了,準備節假日去看看。”郭文的笑容、坦率,讓記者覺得離他特別“近”。
近三個多月,郭文一直為了公司剛剛獲批的一只產品——弘毅遠方民企領先100ETF在奔波。與公募市場上存量的ETF產品不同,該ETF在發行時將采用上市公司股份換購的方式,且是眾多上市公司大股東同時參與,又順利解決了融資難和股權集中度問題。
此前多年做PE投資的經驗,讓郭文足夠了解民營企業及其面臨的痛點,這也是他選擇做這樣一只ETF產品的初衷。“能夠讓大股東借道認購ETF實現減持,且不對上市公司股價產生負面影響;但是,我們絕不是做通道業務,而是要為這些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長期來看這只產品也有很高的投資價值。”郭文說道。
撥開層層迷霧之后
找到屬于弘毅遠方的星空
成立于2018年年初的弘毅遠方基金,前方的道路并不輕松。一方面,公募基金行業仍是“強者恒強”的局面,新基金公司要實現彎道超車實屬不易;另一方面,郭文判斷未來幾年市場資金會處于緊平衡狀態,社會融資并不寬裕,新基金公司要走“先融資后投資”的傳統道路難以實現規模的快速增長。
在拿到公募牌照后,股東方弘毅投資也對這家基金公司提出了一定要求:要獨樹一幟、要實現超越、要有創新產品。在順利運作弘毅遠方消費升級和弘毅遠方國企轉型升級兩只基金后,即將獲批的弘毅遠方民企領先100ETF就是郭文想做首只的創新產品,這也是弘毅遠方基金實現超越的機會。
在郭文眼中,如果不發行上市公司股份換購的ETF產品,就很難募集到足夠的資金。他分析稱:“以前是大股東質押股票做杠桿,但近幾年股權質押頻頻爆倉,使得大股東的信用被快速‘消滅’,這個信用是要靠上市公司的盈利來慢慢恢復的。”
弘毅遠方在此前成立的兩只基金規模都不大,提供的管理費收入也相對有限。郭文坦言,加上2018年A股市場整體大幅下跌,他去年主動申請取消了自己的獎金,“去年新加入我們公司的新人,本身就已經談好了工資和獎金的,因為經濟形勢不好而扣人家的獎金有些不合適,但是到最后他們的獎金也是打了八折。”
深刻理解民營企業痛點
打破“先融資后投資”模式
此前在弘毅投資的多年PE投資經驗,也讓郭文深知民營企業面臨的流動性問題,這也是他積極推進弘毅遠方民企領先100ETF的初衷。
對民營企業而言,大股東借道認購ETF實現減持,可以很好地解決流動性問題,不會因為減持公告對上市公司股價產生負面影響;對弘毅遠方來說,通過這樣形式的ETF產品可以實現規模的快速突破;基金持有人也會因此受益,該ETF產品挑選的100家上市公司,都是具備真正,投資價值的頭部民企,指數長期表現大幅跑贏滬深300指數。
“對我們來說,發行一只2億元甚至10億元的基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200億元到500億元規模的基金才能‘養活’我們的團隊,”郭文說道。“現在是市場上沒錢,上市公司老板也沒錢,但是他們手里有股票,由于減持新規等原因的限制,他們又不能直接減持股票變現。”
此次推出弘毅遠方民企領先100ETF正是為了解決民營企業的這一痛點,在滿足大股東減持股票需求的同時,也創新性地打破了公募基金行業“先融資再投資”的固有模式。
談及大股東對這樣ETF產品的需求,郭文表示:“實際上,不止大股東有減持的需求,很多上市公司高管也有這個需求。我在跑上市公司的過程中,很多高管都覺得我們這個產品好,因為他們在認購我們的ETF后,不需要再考慮發布減持公告敏感期的問題,隨時可以在市場賣掉ETF,并且不需要考慮折價的問題。”
最近三個多月,郭文為了該ETF的認購一直在跑上市公司。郭文對《證券日報》記者透露,截至采訪當晚,精選挑選的100家上市公司他已經跑了50家,50家公司中有十幾家已經有認購弘毅遠方民企領先100ETF的意向,大約能夠提供50億元到100億元市值的股票換購ETF。
“但是,對這樣一只產品的定位絕不是做通道業務,我們的初衷是幫助這些有投資價值的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一只ETF產品,長期來看也有很高的投資價值。我們也正式算過,民企領先100指數在長期的表現是比滬深300指數還要優秀的。”郭文對這只產品信心十足,他認為定會得到市場和投資者的認可。
跟時賽跑兩個月
ETF成為“總經理工程”
一家家上市公司,都是郭文親自登門拜訪,他也戲稱這只ETF產品已經成為“總經理工程”,即便是腳崴了也一直沒有時間休養。實際上,不僅要跑上市公司,產品的審批流程上郭文也是親自“盯梢”,生怕在任何一個環節上出問題。
“實際上,在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只ETF產品之前,已經推翻很多次重做了,創業這條道路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超過90%的公司和產品都‘死掉’了,能夠‘活下來’的都是極少數。即便是現在,我的心還一直懸著,現在就是在跟時間賽跑,我已經等不起了。”說起這段話時,郭文顯得格外莊重。
郭文所說的“跟時間賽跑”,其實是指距離他預想的基金發行時間越來越近,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的當晚該基金還在走審核的最后一道程序。郭文介紹稱,6月底是上市公司公告的空檔期,他希望這只基金的最后發行期定在6月底,以在發行期間,留給上市公司足夠的時間考慮是否要認購該ETF產品。
按照這樣的時間順序倒推,從弘毅遠方民企領先100ETF正式獲批到發行,還有很多工作需要郭文親自“奔波”,這樣算起來時間已十分有限。
“我們的計劃是在今年6月底、9月底和12月底相繼發行這樣的3只ETF產品,預想的規模在200億元到500億元,只有把這個規模做出來,我心里才有底,弘毅遠方基金也算是在公募行業正式站住腳。第一只ETF產品,對我們來說尤其重要。”談及這只ETF的審批進展,郭文有著說不完的擔心,目前也已有其他基金公司在向弘毅遠方“取經”了。
雖是調侃稱“總經理工程”,弘毅遠方的團隊也在不斷的培訓、打磨,持續為這些ETF產品投入資源。對于這樣的團隊,郭文很自信地表示“在公募行業已經沒有競爭對手了”。弘毅遠方的這條ETF突圍道路,有機會、有希望、有挑戰,把弘毅遠方做成“中國的ETF之王”也是郭文此刻最大的夢想。
大張微言(欄標)
“踩在腳底下”的創新難能可貴
創新大概也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掛在嘴上,一種是踩在腳底。
掛在嘴上的自然喜歡、甚至善于天花亂墜的花式表達,通常是一番云山霧罩之后便沒了下文。僅僅掛嘴上除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心,結果也非止于“平安無事”。它看似沒有破環性,但別人輕信而重托于你,你卻揮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瀟灑”帶來的傷害是滯后的,這種滯后的影響有不少時候是巨大的。
不滿意僅僅掛在嘴上的有之,招搖之后就開始行騙了,這更可怕,更可恨。近幾年來,新能源汽車騙補事件屢有發生,就是這一現象的現實版注腳。2016年9月,財政部曝光了蘇州吉姆西客車制造有限公司等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意圖騙補國家財政補貼超10億元,個別企業現已被取消整車生產資質。在其他行業,通過創新幌子騙取國家財政補貼的有沒有,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踩在腳下的創新,相比掛在嘴上的,截然不同。主要表現在從實際出發,腳踏實地,解決實際問題;與以往的老式方法相比,是有的放矢,甚至匠心獨具,引領行業發展的;更重要的是,這種創新不是永遠懸在半空,止于半空的,是通過創新人員的實際行動,一步一個腳印,敢于釘釘子,不畏艱難,是讓理想走進現實的。
采訪弘毅遠方的郭文,當看到他一瘸一拐,在晚上9點半走進房間的時候,筆者是感動的,為了一個創新產品的落地,作為總經理的他無疑是帶病“上戰場”。
郭文為之奔跑的這只弘毅遠方民企領先100ETF產品,產品是理想豐滿的,是基于對投資者良好回報、解決企業融資痛點的,是具有很強創新意義的產品。這個產品也是在不斷吸取業內專家的建議和意見基礎上不斷完善的。這樣的產品無疑具有良好的、積極的意義。這樣的產品,需要改變、或者部分改變舊有的思維定式,需要付出的努力不難想象。與企業不斷地交流,與監管層不懈地溝通,郭文在“一拐一顛”中,仍在堅持,對這種敢于付出的、把創新踩在腳下的精神,筆者是很欣賞的。
踩在腳底下的創新難能可貴。讓花架子、掛嘴上的創新無生存之地,給踩在腳底下的創新應有的掌聲,是我們該有的態度和做法。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