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明山
2020年春節過后,雖然受疫情影響,滬深股市一度出現較大向下跳空缺口,但隨后,在熱點板塊輪番帶動下,A股主要股指持續上攻。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輪反彈中,以創業型企業、中小型企業、科技型企業占主體的創業板,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而且指數屢創新高。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2月25日收盤后,創業板報收2287點,創下近3年以來的新高。與此同時,科創板個股股價也大幅上揚,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止2月25日,在目前已經上市的89只科創板股票中,有20只科創板個股的股價破百。
對此,泰達宏利旗下基金經理周琦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疫情將加大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而根據成長類資產的歷史經驗,在經濟承壓較大,貨幣環境較為寬松的條件下,整個市場的金融類資金會更傾向于向成長類資產去分配。因此,受多種因素影響,盡管2020年市場整體波動較大,但疫情過后,創新型成長股將出現很大的投資空間。”
周琦凱提醒投資者,創新成長領域波動會比較大,在具體操作需要注意把握三個原則:首先,在行業選擇上,選擇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產業;其次,在個股選擇上,以PE的維度去衡量成長類公司難度十分大,建議著重考察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實力,選擇具有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最后,在具體的研究和投資過程中,實施可量化、可驗證的策略。
(編輯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