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6月24日,證監會就《個人養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暫行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開源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高超向《證券日報》表示,對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產品的范圍,《暫行規定》要求優先納入近4個季度規模5000萬元以上的養老目標基金(即運作滿一年),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共有41家基金公司的82只基金符合要求,合計規模達704億,以頭部公司為主。
高超同時認為,后續制度全面推開后,將納入長期業績良好、適合個人養老金長期投資的基金,預計長期收益率突出的頭部基金公司競爭優勢更強。
監管部門對基金銷售機構的要求有兩個方面:第一是要求最近4個季度末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保有規模不低于200億元,第二是要求個人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規模不低于50億元。高超分析稱,“第二個要求利用公開數據暫無法計算。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共有39家銷售機構符合第1條要求,其中銀行/券商/獨立三方渠道分別有18/15/6家。”
“個人養老金有望成為公募基金行業的重要增量資金,也有望成為資本市場中長期入市資金的重要力量,個人養老金入市利于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高超預計,初期試點階段,增量規模較小,隨著推行城市的全面鋪開以及居民養老理財的意識提升,公募基金有望迎來更大的增量配置需求。從渠道端看,預計個人養老金對基金代銷原有競爭格局影響較小,頭部渠道機構更加受益。
(編輯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