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公司產業 > 上市公司 > 正文

          海爾接棒阿里、騰訊入股 成中金公司第二大股東

          2019-03-14 00:31  來源:證券日報 李喬宇

              ■本報記者 李喬宇

              阿里、騰訊先后入股后,中金公司股東版圖再度生變。

              3月12日晚間,中金公司發布公告稱,中央匯金將其持有的中金公司3.99億股內資股份轉讓予海爾集團間接控股子公司海爾金控。中金公司方面表示,公司將與海爾積極磋商雙方潛在合作,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優勢,并探索及確定互惠共贏的合作項目及合作內容。

              至此,匯金持有中金公司19.36億股內資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46.2%,海爾金控持股9.5%為第二大股東,騰訊控股持股4.95%,阿里巴巴持股4.84%。

              中金公司方面表示,此次股權轉讓有利于公司投資者結構更加多元化,公司股權結構亦實現進一步優化。

              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胡麒牧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騰訊、阿里、海爾均是中金公司大客戶,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和信任基礎,完善了中金公司的股東結構。從股權比例來看,中央匯金的控股地位沒變,騰訊、阿里、海爾的參股均可通過入股中金公司加強在并購等領域加強合作,并獲得一些業務其它合作的便利。

              跨界物聯網生態

              談及中央匯金轉向海爾金控轉讓中金公司股份一事,有中金公司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回復稱,海爾與中金公司在財務顧問、跨境并購、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面有著超過10年的合作歷史。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后,“中金與海爾將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優勢,磋商互惠共贏的合作,并就共同感興趣的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有接近海爾金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合作意在協同效應,雙方將在物聯網生態和共享金融領域合作”。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當下環境來看,想要拿到券商牌照難如登天。而通過參股中金公司,海爾金控能夠與中金公司在券商領域進行業務協同。此外,沈萌還表示,通過參股中金公司,相關股東也能與金融國資形成一個良好的合作關系,能夠在雙方合作開展一些金融創新業務的時候與監管層保持一個比較良好的溝通。

              “中央匯金手持4張牌照,相比來看,中金公司是歷史包袱最輕的,結構相對簡單,這或許也是參股股東選擇的原因之一。”沈萌如是說。

              有業內人士指出,中金與海爾的牽手,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代表“金融”與“產業”的牽手,符合國家的政策導向,是一項積極的實踐。

              胡麒牧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此次引入的海爾金控背后的海爾集團亦代表著制造業的龍頭。胡麒牧表示,中金公司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投資銀行,從最早的國內投行“一哥”到現在面臨著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壓力,“牽手龍頭企業,將客戶變成股東,一方面可以留住重點客戶,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背景的股東入股也將豐富中金公司的創新基金,增強中金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頻頻牽手行業龍頭

              在海爾金控入股中金公司之前,中金公司的股東版圖中早已有阿里和騰訊。今年2月份,阿里巴巴集團方面表示,已于近日完成對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的入股,持有中金公司港股約2.03億股,占其港股的11.74%和總已發行股份的4.84%。

              談及入股中金公司的原因,阿里方面表示,阿里巴巴集團和中金公司此前有多年業務合作。通過此次入股能結合雙方各自在金融、科技、數據等領域的專長,為客戶提供更創新、更全面的產品及服務。中金公司方面則表示,會以開放的態度與信息科技領先者合作,并將積極探索信息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騰訊控股則早在2017年9月份就曾作為中金公司的戰略投資者,認購中金公司新發行的2.075億股H股。

              有評論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當下環境來看,互聯網券商仍有空間。阿里騰訊作為互聯網巨頭,對于中金公司而言最大優勢或許就在于大數據和流量。

              “他們知道誰在交易,可以實現精準推送,并可以成為虛擬營業部。”該評論人士認為,“阿里和騰訊完全可以搖身成為中金公司的經紀人”。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