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偉
4月27日,時代新材召開2020年度股東大會。同日,時代新材發布2021年一季度報告,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7.86億元,同比增長56.6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665.35萬元,同比增長716.6%。
時代新材董事長楊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碳減排、碳中和是國家發展大計,也是我們工作圍繞的重點之一。我們旗下的軌道交通業務助力城市綠色出行,風電業務助力清潔能源發展,汽車零部件業務助力車輛減重促進碳減排,高分子新材料業務孕育多個應用場景,共同為國家的碳減排事業做出應有貢獻。”
軌道交通助力綠色出行
根據3月30日中金公司研究部發布的報告,目前中國交通碳排放占中國整體碳排放的9.7%,雖低于世界的交通碳排放占比(24.6%),但是中國交通碳排放1990-2018年復合增速達到8.3%,明顯高于全世界交通碳排放的增速(2.1%)及中國整體碳排放的增速(5.6%)。隨著收入水平提升,出行的需求仍會持續增長,中國交通系統的碳排放上行壓力較大,綠色化勢在必行。
楊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軌道交通在客流貨流運輸中有獨特優勢,是低碳綠色的出行方式之一。以北京為例,政府大力推動商品車、礦建材料、鋼鐵、生產性煤炭、生活必需品等重點貨物的運輸由公路轉為鐵路運輸,減少大量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同時有效緩解北京交通擁堵狀況。在軌道交通當中,我們的優勢在于空氣彈簧、橡膠金屬件等領域的國產化替代。”
2020年時代新材年度報告顯示,公司整合了原中國中車旗下的相關業務,軌道交通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擔負起“壓艙石”重任,走出國門為國創匯。海外大客戶全年新增訂單超3.4億元,龐巴迪市場份額提升至30%,同比增長4%;阿爾斯通市場份額提升至25%,同比增長5%;獲得Talgo德國地鐵1200萬元、俄羅斯地鐵1500多萬元空氣彈簧訂單。
楊軍表示,“我們在軌道交通業務中歸納總結出了成體系的抗震、降振、降噪等核心技術和產品,不僅用于軌道交通領域,還可用在礦山抗震、建筑抗震、橋梁降振等不同領域,為綠色礦山、建筑節能、可靠交通等碳減排相關事業提供支持。”
風電發力推動業績上行
風力發電是國內重要的清潔能源之一,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時代新材旗下風電業務連續發力推動業績上行。2020年,時代新材海上葉片銷售額達到4.19億元,外部運維收入同比增長10.7%。為更好服務下游客戶需求,時代新材聚焦風電葉片“大型化、輕量化”戰略,創新海上葉片制造工藝,推出了146大葉型、S84純玻纖海上葉片等,并與國際風電巨頭Vestas聯合設計TMT76A葉片,銷售金額約3億元。
在年度股東大會現場,一位來自深圳的私募機構投資者問道:“風電業務的業績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楊軍表示:“風力發電受制于氣候、季風、地形等因素,并網發電后具有不均勻性,對電網不夠友好,常被人稱為‘垃圾電’。但是,通過‘電解制氫+燃料電池’等先進儲能技術,是可以將風力發電轉化為對電網友好的電力形式。目前,已有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在布局上述領域,例如丹麥風電巨頭沃旭的SeaH2Land大型綠氫項目,即計劃使用海上風力發電制成綠色氫氣。如果‘風力發電+電解制氫+先進儲能+氫動力車’形成一條龍產業鏈,會打開時代新材極大的想象空間。”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時代新材并購的德國BOGE已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在2020年收獲了主流新能源車企的多個平臺訂單,大部分訂單將在低成本地區生產,項目投資收益率預計將高于歷史水平。楊軍補充:“德國BOGE在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做出了大量創新,疊加我們在高分子材料領域的研究成果,可在車身減重、汽車輕量化、新能源車型等方面形成核心競爭力。當前,我們在汽車NVH領域研發的聚氨酯發泡制品通過了終端客戶各項試驗考核,已實現批量供貨;推出的連續玻纖增強尼龍復合材料綜合性能達到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相繼獲得大眾、奧迪等客戶的技術質量認可。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碳中和時代的到來,我們在碳減排領域所掌握的核心技術將會塑造出一個更好的時代新材。”
一位參會小股東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持有公司股票多年,一直看好公司的未來前景。隨著碳減排政策逐步落地,掌握了核心技術的企業必然會成為資本市場中的核心資產,我很期待時代新材價值回歸的時刻到來。”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