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文婧 見習記者 馮思婕
3月17日晚間,福斯特(603806)發布了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8.58億元,同比增長53.20%;實現歸母凈利潤21.97億元,同比增長40.35%;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21.40億元,同比增長40.67%;實現基本每股收益2.35元/股,同比增長35.06%。
回顧2021年,海內外疫情不斷演變,光伏產業鏈也受到近些年發展不均衡的影響,上游硅料價格上漲,成本壓力貫穿全產業鏈,全年光伏行業呈現跌宕起伏的行情。同時,由于芯片、膠膜粒子、背板樹脂、銅鋁等相關商品漲價和海運運費激增,進一步增加了組件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終端電站的投資成本,導致組件開工率季度間波動較大。
在重壓之下,福斯特依然交出了營收凈利雙增的成績單。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祁海珅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福斯特的營收和利潤指標基本同步、差距不大,說明公司作為光伏膠膜龍頭,在規模效益、工藝管理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是非常不錯的;同時,與下游組件等企業的客戶黏性也很強。”
立足光伏主業
大力發展其它新材料產業
報告期內,福斯特作為全球光伏膠膜龍頭企業的各項優勢得到了體現,在光伏行業形勢偏弱的上半年,公司憑借客戶資源優勢和產品品質優勢保持穩定的出貨增長;在行業形勢強勁的下半年,公司則依靠規模優勢和成本控制優勢獲得了更高的盈利水平。公司全年共計銷售光伏膠膜96779.84萬平方米,為公司貢獻營收115.1億元。
祁海珅表示:“目前,光伏行業技術進步帶來的雙面組件由于發電量高等優越性能而需求旺盛,組件雙面化也是行業發展的一種趨勢,福斯特在POE、EPE膠膜領域的研發投入較多也較早,利潤空間相對EVA膠膜也更大。隨著雙玻、雙面組件的市場逐漸擴大,此產品系列或將為企業貢獻更多價值。”
此外,自2013年開始,福斯特依托自身成熟的單/多層聚合物功能薄膜材料制備技術體系,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感光干膜產品的產業化探索。到2021年,感光干膜產品已經成為福斯特又一業績增長點,公司全年共計銷售感光干膜10329.82萬平方米,貢獻營業收入4.46億元,同比增長超100%。
福斯特表示,未來公司將堅定推進實施“立足光伏主業、大力發展其他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戰略,充分利用技術研發優勢和成本控制優勢,加快光伏膠膜和光伏背板優質產能的擴張,繼續鞏固公司光伏材料的行業龍頭地位。
同時,公司還將抓住電子材料業務快速發展的契機,加快感光干膜和核心原材料堿溶性樹脂的擴產,爭取在三到五年內實現成為全球感光干膜產品頭部供應商的發展目標。在其他鋁塑復合膜、FCCL、水處理膜支撐材料等產品方面,公司也會加快推進量產化,創造新的盈利增長點。
硅料價格下降趨勢或將逐步形成
促光伏全產業鏈穩步發展
根據2021光伏行業對外發展年度匯報(太陽能光伏產品分會張森秘書長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多晶硅產量達50.5萬噸,同比增長28.8%;進口多晶硅20.4億美元,同比大幅上漲114%,進口數量11.4萬噸,同比上升13.4%。預計2022年至2025年,我國年均新增裝機為83GW至99GW,2022年新增裝機預計75GW至90GW。
祁海珅告訴記者:“在去年大宗原料不斷漲價的背景下,疊加光伏硅料價格在去年創多年來新高的影響,光伏組件環節以及膠膜、背板等輔材配套環節都受到很大震蕩,而原材料成本又占到了膠膜背板企業的成品成本的百分之八九十左右,這就非??简灱庸て髽I在綜合管理、規模效益提升、工藝升級、新產品研發和新市場開拓等方面的能力。”
同時,祁海珅也提到,從去年開始眾多上游企業在硅料環節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產能釋放周期或將在今年逐步開啟形成實際產量,所以硅料價格的下降趨勢有望基本形成。“這有利于光伏電站裝機規模的擴大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利好處在下游組件和輔材環節的企業。”
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產業鏈共同穩定發展是加快推進光伏產業發展的基礎。在光伏全產業鏈中,產業鏈上游是晶體硅原料的采集以及硅棒和硅片等的加工制造;中游是包括電池片、封裝膠膜、玻璃、逆變器等在內的光伏電池和光伏組件的制作;產業鏈下游則是光伏電站系統的集成和運營。”
“2021年以來,光伏產業供應鏈波動加大,對全產業鏈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且越到下游影響越大。所以,光伏的發展要立足于產業鏈共同、穩定的發展,在提高光伏基礎材料、太陽能電池以及部件智能制造的水平,實現全鏈條綠色發展的同時,還要促進光伏電站的智能化運營以及微電網建設、促進新能源并網消納。”上述專家表示。
(編輯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