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公司產業 > 上市公司 > 正文

          騰訊、泡泡瑪特、商湯接連出手 港股今年以來回購金額超去年全年

          2022-07-23 06:38  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黎靈希

              港股上市公司回購潮仍在持續,并且在7月呈現出升溫態勢——“AI第一股”商湯、羊奶粉龍頭澳優等公司加入回購大軍;騰訊、泡泡瑪特等熱門公司連續多個交易日出手;碧桂園服務時隔6個月再度展開回購。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1日,7月以來共有62家港股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累計回購金額共72.5億港元,較6月同期增長約49%。年初至今,港股上市公司回購總額約395億港元,超越2021年全年回購總額381億港元。

              熱門公司接連“護盤”

              7月的港股回購,“護盤”意味更為明顯。以商湯為例,7月19日,公司斥資1407萬港元,以每股2.1港元的價格回購670萬股。這也是商湯上市以來的首次回購。在此之前,商湯的股價已自6月30日以來累計下跌逾六成。

              雖然僅回購了一日,但商湯的舉措似乎很快見效。公司股價在7月20日、21日連續上漲,自底部反彈逾11%。

              潮玩明星公司泡泡瑪特也在7月15日發布上半年盈利下滑的業績預告后,迅速開啟回購。7月18日至21日,泡泡瑪特共回購1476.4萬股,累計回購金額達3.25億港元。

              出手“護盤”的還有碧桂園服務。7月11日至14日,碧桂園服務累計下跌約24.2%。7月15日晚,碧桂園服務在表示“不清楚價格及成交量出現不尋常波動的原因”后,宣布回購公司股份。

              碧桂園服務在公告中稱,公司財務狀況穩健,能在進行回購的同時維持足夠財務資源以滿足業務持續增長。7月15日至21日,碧桂園服務共回購164.7萬股,累計回購金額為3691萬港元。

              富途投研團隊對記者表示,公司回購對股價的正向作用,一方面向市場傳達出公司現金流充裕、價值低估等多重信息,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另一方面回購會減少發行在外的流通股數量,帶來EPS(每股盈利)等財務指標提升。

              三大行業頻現回購

              據統計,截至7月21日,港股今年以來的回購金額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事實上,2021年港股回購金額已經創下港股近10年來的新高。

              按行業來看,今年以來開展回購的港股公司主要分布在醫療保健、信息技術和可選消費三大行業??蛇x消費行業出手回購的公司數量最多,共有33家,當中知名企業包括長城汽車、創維集團、海爾智家等。

              據悉,今年也是長城汽車登陸港股以來首次回購H股股票。該公司在6月10日表示,公司后續將發布更多新車型,尤其是新能源車型,推動銷量和業績有更好表現。在此背景下,公司對長期發展充滿信心,決定進行港股回購。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1日,長城汽車6月10日至今共回購9次,累計回購金額達12億港元。

              按回購金額來看,今年以來斥資逾百億港元回購的公司共有2家,分別為友邦保險和騰訊控股。其中,友邦保險在今年回購了82次,回購金額共計127.7億港元。據悉,友邦保險的回購意在向公司股東返還100億美元的資本。

              騰訊控股則在今年以來共計回購約100.1億港元。值得關注的是,騰訊控股在主要股東Prosus宣布將減持公司股份后,加快了回購的步伐。6月28日以來,騰訊控股連續12個交易日回購,日均回購金額大約在3億港元左右。

              除上述公司外,匯豐控股、小米集團、中國燃氣今年以來的回購規模也都是在10億港元以上。

              富途投研團隊認為,回購表明公司管理層認為股價具備吸引力。在公司本身擁有較強的競爭力,且行業格局及基本面邏輯并無明顯變化時,歷史性的低估值水平或蘊含著較為顯著的修復趨勢。

              回購究竟能給市場帶來哪些實質變化?或許可以從歷史里找一找答案。海通證券在總結此前的港股回購潮時發現,2005年以來港股共經歷五輪完整回購潮,均在市場大幅下跌和估值處于低位時開啟,歷次回購潮后港股均能企穩反彈。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