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紅
10月25日,常熟汽飾發布公告稱,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5.81億元,同比增長42.82%;歸母凈利潤3.7億元,同比增長33.08%。
對于業績的變動,常熟汽飾表示。“營收增長主要是新投基地及項目順利投產所致;凈利潤增長,主要是公司積極推進新能源車企業務。”
據了解,常熟汽飾主要從事研發、生產和銷售汽車內飾件總成產品,作為國內汽車內飾件行業主要供應商之一,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門內護板總成、儀表板總成、副儀表板總成、立柱總成等。近年來,隨著全球汽車行業呈現“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新趨勢,智能座艙成為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作為國內乘用車內外飾行業的佼佼者,公司正不斷加快向智能內飾集成化方向發展,積極打造“智能座艙”,搶占行業高端市場。
為順應未來汽車主機廠對汽車內飾與汽車電子高度集成化的行業趨勢,常熟汽飾在去年上海車展推出了第一代智能座艙;并通過Harmony OS打通智能座艙和個人穿戴的健康管理系統化方案,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以及戰略合作伙伴一汽富晟共同創新。
同時,公司與上海博泰悅臻電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紫金桃李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智能座艙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探索智能座艙領域新技術的應用及合作。
2022年以來,常熟汽飾加速推動智能座艙業務發展。報告期內,公司新增海外研發基地,進一步增強國際化的研發設計團隊,從而獲得有經驗的、全球化的工程設計、項目管理平臺,并進入高端汽車品牌的全球招標范圍,掌握海外智能座艙發展趨勢。
9月14日,常熟汽飾擬投資20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進一步擴大汽車智能座艙等智能化產品領域業務板塊。“常熟汽飾客戶多為新能源汽車的主力品牌,客戶需求旺盛。公司緊跟新能源汽車發展節奏,本次投資將與公司主營業務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全資子公司設立后,將更好更快地響應客戶需求,提升客戶服務能力,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地推進新能源發展戰略。”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根據ICVTank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智能座艙行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61億美元。中國作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汽車市場,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1030億元。目前中國市場智能座艙配置水平的新車滲透率約為48.8%,預計2025年可超過75%,高于全球市場裝配率水平。
廣科咨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汽車智能座艙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技術,涉及電子、軟件、顯示等各類先進功能的集成,目前國內仍處于起步階段,但隨著汽車保有量和使用量的大幅提升,以及智能汽車的廣泛應用和普及,汽車智能座艙的要求和需求都會快速增加,市場容量快速擴大。”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由于行業前景向好,上市公司紛紛搶灘智能座艙業務。8月20日,華陽集團公告稱,擬定增募資20億元,加碼智能座艙業務。6月29日,京東方A披露的一份機構調研顯示,公司及其子公司已與部分車企在智能座艙顯示領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是6月份,東箭科技公告稱,公司智能座艙業務的定點項目已入駐10家以上新勢力車企和10家以上傳統車企。華安鑫創也披露公告稱,公司為近300個車型的智能座艙提供了屏幕定制和軟件系統開發服務,涉及車企包括吉利、長城、上汽、比亞迪、小鵬等。
華創證券分析師張程航認為:“對于內飾件供應商而言,智能座艙業務是一場研發創新能力的角逐,只有研發及制造能力出眾的優質供應商才更有可能創新出能夠量產落地的智能座艙新功能,并不斷迭代升級,提高附加值,在變革中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編輯 張鈺鵬 喬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