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婷
近日,吉利路特斯已官宣成為中國首批裝備流媒體外后視鏡的汽車,可通過屏幕觀察后方視野。據悉,流媒體外后視鏡采用智能傳感器取代傳統外后視鏡,路特斯官方稱可增加50%橫向視野,進一步降低風阻,可電動折疊。
據了解,合力泰為吉利路特斯Eletre“流媒體外后視鏡”提供顯示屏供應和技術支持,此次合力泰為路特斯配套開發的電子后視鏡產品包括了流媒體后視鏡、電子外后視鏡,其中流媒體外后視鏡采用了1280×720分辨率LCD屏,支持15檔亮度調節,攝像頭部分采用斥水材質,還可加熱融化積雪,以及盲區監測、開門預警、后方橫穿輔助等功能。
電子后視鏡采用“攝像頭+屏幕”的組合取代傳統的光學后視鏡,未來隨著國內外法規的陸續放開,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預計吉利路特斯Eletre“流媒體外后視鏡”在2023年下半年將實現量產。
在政策方面,汽車電子后視鏡CMS新國標GB15084—2022將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2022年底發布的而新標準《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將全部替代2013年發布的舊標準,而新標準中一大亮點便是規定了不僅可以安裝電子后視鏡,還可以取代傳統的光學后視鏡。
有觀點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傳統光學后視鏡或許會退出歷史舞臺。
對此,業內人士介紹,與傳統光學后視鏡相比,電子后視鏡具有明顯優勢,更寬闊的視野、受環境影響、降低風阻和風噪等。據市場估算全球汽車大概有15億輛,以電子后視鏡10%的后裝滲透率,這意味著相關市場規模將達到萬億級。
(編輯 李波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