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王娟
5月27日上午,中國電影通過視頻直播、網絡文字互動等方式舉辦線上業績說明會。會上,中國電影董事長、總經理傅若清等高管就公司業績情況、電影市場變化、公司發展現狀等與投資者進行充分交流。
作為影響影視公司收益的核心指標,電影票房仍舊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話題。傅若清在會上表示:“截至5月中旬,年內全國電影總票房超過200億元,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恢復到了2019年的80%以上。今年春節檔在票房創新高的同時,平均票價下降、觀影人次上升;五一檔票房、觀影人次均超去年同期。整體來看,我們認為今年總票房有望超過去年。”
傅若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暑期檔、國慶檔等檔期中,依然需要發揮頭部影片的帶動效應。相信在后續重要檔期里,現象級影片仍會出現。未來,公司不會缺席重要檔期,會有主控或者參與的影片上映。
“正是因為更多中小規模影片的內容更加精良、更具特色,才能在競爭中贏得屬于自己的觀眾群體。”傅若清認為,“這種競爭格局,符合當前觀眾的個性化需求和產業的多樣化創作格局。而對于年輕創作者、小眾題材影片來說,這也意味著更多的機會和舞臺,這些創作者和相關市場成長起來,電影產業才會更繁榮、更可持續。”
內容創作是電影票房的支撐,也是影視公司的核心業務。傅若清表示,中國電影這兩年在創作方面一直堅定“看多”“做多”。當前創作中的項目近90個,其中包括原創項目50個。
據傅若清介紹,未來兩三年,中國電影將繼續推進多題材多元化創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向,一是展現中國電影工業最高水平的作品,如《流浪地球》系列;二是重大時點重點影片,如《志愿軍》系列、《吉祥照相館》、《得閑謹制》等;三是現實題材的商業類型片,如《天才翻譯家》等。
此外,中國電影還將加大對中小成本影片的投資和開發,包括“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系列影片和其他多元題材商業影片。據了解,目前“中影青年電影人計劃”已經啟動了15個電影項目。
而在電影投資的整體節奏上,傅若清表示,將會拓展多題材多類型的內容,豐富影片儲備,并保持逐年投產、形成梯隊、保障供應的發展態勢。
在技術不斷更迭的當下,“打造電影領域的原創技術策源地”成為中國電影的發展重點,據介紹,專項研究高格式電影全產業鏈關鍵技術系統的研發與應用,是中國電影牽頭開展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
傅若清介紹,高格式電影技術是中國電影科技板塊的核心技術之一,公司已經圍繞這項技術推出了多項產品,包括影院、科技館的放映系統,拍攝制作領域的攝影機、制版工藝。
而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國電影已設立專門研究機構,開展電影領域的人工智能應用研究,初步研究包括譯制配音、數字演員、人工智能劇本評估等方向,以豐富電影生產工具。
此外,據中國電影董事王蓓介紹,CINITY作為中國電影高格式電影技術的代表性產品,目前市場表現出色。從CINITY推出以來,累計上映CINITY制版影片258部,基本涵蓋國產與進口的頭部影片。
在王蓓看來,隨著高格式電影技術的普及,大多數影院實現放映設備的更新換代,觀眾的觀影體驗會有很大改變,影院與其他流媒體在體驗性上區別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