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毛藝融)近年來,滬市公司創新研發力度延續增長的態勢。值得關注的是,滬市領軍企業構成正經歷深刻變革,汽車、醫藥生物等新興產業的頭部企業嶄露頭角,憑借前沿技術和創新產品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隨著越來越多新興產業企業在滬市匯聚,涵蓋電子、通信、汽車、醫藥生物等領域的新興產業集群已具規模,這些企業共同構建起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新質生產力矩陣,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研發投入穩健持續
企業創新成果碩果累累
滬市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深度聚焦新質生產力培育,憑借創新實踐收獲科技碩果。2024年滬市公司研發投入超萬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9.58%。其中,19家公司研發投入超百億元。
從研發強度來看,2024年滬市有470家公司的研發強度超過10%,207家公司研發強度超過20%,分別較三年前(2021年)增加132家和84家。高技術領域展現出強勁的創新活力,科技創新投入力度持續走在前列。
電子、汽車、醫藥生物、通信行業2024年研發投入均超800億元,穩居前列,以實打實的資金投入,成為推動科技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
上市公司技術突破,夯實數字經濟底座。滬市電子、通信行業企業通過技術突破和創新積累,在通信網絡、智能終端、算力網絡等領域形成全鏈條布局,為數字經濟發展夯實技術底座。
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全面推進“兩個新型”升級計劃(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新型信息服務體系)、“BASIC6”科創計劃(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能力中臺、算力網絡、6G)、“AI+”行動計劃。持續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5G-A網絡覆蓋全國所有城市。同時聚力推廣普惠應用,釋放數智活力。
華勤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關鍵業務領域的技術積累與前瞻性拓展,每年保持穩健而持續的研發投入,并持續優化研發平臺建設,不斷實現技術創新和研發突破。截至2024年末,公司研發技術人員數量超1.6萬人,占員工總數接近30%,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授權1330份、海外專利授權32份等諸多自主創新成果。公司把握行業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在結構設計、硬件設計、軟件開發等領域不斷實現技術創新。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斷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科技創新推動光通信與算力有機結合,促進傳統光網絡轉型升級,培育智慧光網、算力網絡新質生產力。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公司將持續推進技術與應用創新,提升智慧光網的運力和算力,賦能千行百業的數智化轉型。
企業加快多元創新
構筑全球競爭力
滬市車企以智能化與電動化為主攻方向,通過高強度研發投入與技術創新重塑產業競爭格局,在動力系統、智能制造等領域實現多項技術突破,推動汽車產業向智能化加速轉型。
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研發投入超70億元,同比增長58.9%,累計獲得授權專利6619件。公司堅持培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深耕電動化、智能化核心技術,落地了賽力斯魔方技術平臺、賽力斯超級增程、賽力斯超級工廠、賽力斯智能安全體系等一系列技術成果。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整車為核心,全面布局智能化、新能源等相關技術產業,公司將真正掌握核心技術作為企業發展的關鍵支撐,注重有效研發。2024年研發投入為104億元,連續三年破百億,研發人員達2.3萬人。公司通過持續技術創新,在新能源技術研發上,構建了覆蓋全場景的Hi4(Hybrid intelligent 4WD)混動技術體系。
滬市生物醫藥企業則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全球突破,在創新藥、疫苗等領域形成“中國方案”,相關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合作開發、產業投資等多元化、多層次的合作模式,持續豐富創新產品矩陣,推動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2025年以來,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創新研發領域取得多項進展。2025年2月份,HLX43在復發/轉移性食管鱗癌患者中開展的Ⅱ期臨床研究(HLX43-ESCC201)于中國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2025年5月份,公司自研MEK抑制劑蘆沃美替尼片、CDK4/6抑制劑枸櫞酸伏維西利膠囊均獲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在自研投入的同時,復星醫藥充分踐行開放式研發模式,通過參與基金等方式開展研發項目的孵化和投入,確保藥品創新研發的可持續性。
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通過卓越的戰略規劃和一系列的技術創新,推動了萬泰疫苗研發體系的全面升級,實現多項核心技術和產品的突破,加速了公司多款新產品的研發速度。公司和廈門大學共同研發的HPV疫苗重磅產品九價HPV疫苗“馨可寧9”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上市,成為全球第二、我國首個獲批的九價HPV疫苗,打破國外產品長達十余年的全球市場壟斷。
(編輯 何成浩 郭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