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TITAN)的肩膀上。我們說,您不是牛頓,但您可以看得更遠,因為您站在泰坦(TITAN)的肩膀上。”泰坦科技公司陳列墻上的這句話,高度概括了泰坦科技名稱的由來以及“科學服務提供商”的自我定位。
泰坦科技主要為創新研發、生產質控實驗室提供科學服務一站式技術集成解決方案,可謂是創新研發領域的“賣鏟人”,其客戶覆蓋到了國內所有“985”及“211”理工科院校,以及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行業的諸多研發創新型企業。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實地探訪了泰坦科技并采訪了公司高管團隊。泰坦科技聯合創始人、總經理張慶表示,科學服務業是創新研發的“基礎設施”,公司致力于成為國內科學服務行業的首席供應商,為科技創新浪潮添磚加瓦。
以科研服務科研
泰坦科技是謝應波、張慶、張華、許峰源、王靖宇、張維燕6名同窗好友的聯合創業項目,當年從實驗室里走出來的幾位80后年輕人,把目光投向了和自己一樣的科研工作者,希望通過提供實驗室整體解決方案,讓科研人員不必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產品挑選、參數比較、供應商甄別等工作上,從而心無旁騖地專注于實驗科研本身。
這家2007年創立于華東理工大學宿舍的企業,以自主高端試劑品牌Adamas切入市場,并逐步構建了囊括科研試劑、儀器耗材、實驗室建設與智能設備、科研信息化、特種化學品及相關專業技術集成于一體的服務模式。根據泰坦科技招股書申報稿,經歷了十二年的發展,公司已累計服務超過3萬家客戶,其中世界500強客戶超過150家。數據顯示,泰坦科技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9.26億元,凈利潤5993萬元,以第一套標準申報科創板IPO,并于4月獲得受理。
“目前科創板IPO受理企業中,有不少都是我們的客戶,比如心脈醫療、昊海生科、美迪西等等。”泰坦科技聯合創始人、總經理張慶透露,公司的客戶不僅全覆蓋到了“985”、“211”理工科院校,也已經延伸至了相當一部分科技創新型企業,以生物醫藥行業為例,恒瑞醫藥、藥明康德(02359)等頭部醫藥類公司均在公司的客戶名單中。
記者注意到,在泰坦科技的產品陳列區,與儀器、試劑、耗材等各種實驗用品擺放在一起的是幾本厚厚的論文集。據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定高翔介紹,這其中收錄了各大高校院所和科研機構近年來使用泰坦科技旗下Adamas試劑進行科研實驗所發表的論文,其中一些論文發表在《Science》、《Nature》等權威期刊上。
“交鑰匙”工程和“管家式”服務
根據泰坦科技招股書申報稿以及問詢函回復,有別于西隴科學、百靈威科技、阿拉丁、安譜實驗等國內同行企業以某類細分產品或服務見長,泰坦科技提供的是“一站式”全鏈條綜合科學服務。
對此,張慶介紹表示,科學服務業具有學科廣、品類多、標準高的特點,且應用場景復雜,各家實驗室的需求各有側重,對技術集成整體解決方案的需求強烈。針對這一市場的特點,泰坦科技的業務范圍不僅涵蓋了科研試劑、高端耗材、實驗儀器、智能設備等諸多具體產品,還包括實驗記錄、數據分析、信息管理等科研信息化服務,并整合了一些第三方品牌,以提供一整套的整體解決方案。
“我們希望提供的是‘交鑰匙’工程和‘管家式’服務。”張慶表示,從前期實驗室的需求分析、整體規劃設計,到之后一系列儀器設備、試劑耗材的提供,以及實驗室運行后的信息化管理,泰坦科技希望幫助科學家們打造心目中理想的實驗室。“僅以產品豐富度而言,公司能夠提供給客戶的SKU(庫存量單位)達到55萬件,在同行中居于前列。”張慶表示。
他進一步表示,基于客戶對于一站式服務的需求,公司采取的是“雙核驅動”經營模式,即一方面強化科研試劑、儀器等產品的自主創新研發和打造自主品牌,另一方面也在提升公司的集成服務能力,以更好地服務客戶。
“從賽默飛(Thermo-Fisher)、默克(MerckKGaA)、丹納赫(Danaher)等國際領先的科學服務提供商的經營模式來看,他們也是綜合服務模式,既具有自主產品創新研發能力,并通過并購整合等舉措不斷完善產品和品牌矩陣,同時也建立了行業基礎設施和標準體系,從而最終實現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技術集成整體解決方案。”對于為何選擇這種經營模式,張慶進一步解釋,公司也借鑒和學習了國外科學服務行業巨頭的成長經驗。
逐步擴大進口替代比例
資料顯示,泰坦科技通過自主研發,目前自建了6大自主品牌,包括高端試劑品牌Adamas-Beta、通用試劑品牌General-Reagent、儀器耗材品牌Titan、特種化學品品牌Tichem、實驗室建設及科研信息化服務品牌TitanScientificLab、TitanSRM,并實現了部分產品的進口替代。以高端試劑品牌Adamas為例,近三年來的復合增長率超過45%。
不過,張慶也坦言,國內目前還缺少世界領先的科學服務公司,尤其是在精密分析儀器、高端基礎科研重大儀器、特種耗材等核心領域,仍然主要依賴進口。泰坦科技目前在給各實驗室提供服務的時候,只能集成部分國外第三方高端品牌。公司希望未來能在自主研發方面繼續尋求突破,逐步擴大進口替代的比例。
由于壟斷了附加值高的高端科研設備領域,國外科學服務巨頭從銷售規模體量來看,也遠遠高于本土公司。賽默飛(Thermo-Fisher)中國區2018年收入突破25億美元,默克(MerckKGaA)2018年中國區收入18.69億歐元,丹納赫(Danaher)2018年中國區收入23.57億美元。
張慶表示,國內科學服務行業目前還處于發展初期,泰坦科技目前在客戶覆蓋度上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但在服務客戶的深度上尚有待進一步提高,公司也計劃在這方面進一步發力。目前公司前300家客戶的業務量增速已經超過公司整體的增速。
“科技強國都有強大的本土科學服務公司作為科技創新的支撐,幫助科研機構和研發型企業提升創新速度和成果轉化效率,同時保障科研物資安全和科研數據信息安全。”張慶表示,泰坦科技希望能夠隨著科技創新的浪潮,成長為同時具有市場話語權和高端產品開發能力的科學服務領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