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近日,在2020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聯合58同城、58金融等發布了《“互聯網+”靈活就業群體的金融服務現狀與需求》報告。
據悉該報告,通過58同城、58金融等平臺收集問卷樣本4629份,以二元邏輯回歸分析、交叉分析描繪了“互聯網+”靈活就業群體的畫像,刻畫了這類群體金融服務的特點及訴求,并提出政策建議,以發展和完善面向靈活就業群體的普惠金融。
報告顯示,在信貸服務方面,很多通過平臺獲得收入機會的靈活就業人員是征信白戶,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而平臺可以在充分保護用戶隱私的前提下,通過深度挖掘平臺用戶的行為數據來判斷信貸風險,提高靈活就業群體的貸款可得性。
58金融副總裁余訓培表示,《“互聯網+”靈活就業群體的金融服務現狀與需求》是務實而有意義的課題,靈活就業群體的就業情況影響千萬家庭的福利狀況,因此,對靈活就業群體提供的金融服務也是普惠金融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另外,余訓培從信貸角度提出了提升靈活就業人群服務的建議。他表示,贊同課題中完善征信系統的建議,只有征信系統完善,才能提高金融產品的可得性,進而降低融資成本。不過,靈活就業人群工作收入不穩定,其中很多人都是征信白戶,但其與58同城場景觸碰率高,在找工作、搬家、租房等場景中留下很多行為數據,可依托58同城豐富的用戶數據,預測靈活就業群體的收入及還款能力,幫助靈活就業群體完善征信記錄,從而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
(編輯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