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公司產業 > 企業信息 > 正文

          34家公司進入退市整理期 財技保殼不再“香”

          2022-06-13 23:52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李亞男

              新《證券法》實施以來,觸及終止上市紅線的企業數量增多。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6月13日,滬深兩市有34家公司的上市狀態為“退市整理期”,疊加此前已經退市的企業數量,到目前為止,今年至少有40多家公司將告別A股。

              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和市場人士表示,退市股增多主要源于退市制度趨嚴,最終形成了“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效應,這有利于滌清資本市場環境,讓價值投資理念深入人心。

              “隨著退市制度不斷完善,退市機制也逐步常態化,證券市場將加速出清僵尸企業、空殼企業,實現‘應退盡退’。”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面實施注冊制的環境下,一些“空殼”公司的價值不再,監管部門對企業可持續經營能力的要求越來越細化,那些慣于利用“財技”保殼的企業,將面臨終止上市的尷尬境地。

              多家公司

              踩財務類退市紅線

              根據相關要求,目前觸發強制退市的情況主要分為四大類:交易類、財務類、規范類、重大違法類。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從目前處于退市整理期的34家上市公司情況來看,有多家公司的經營狀況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的要求。

              財務類退市指標主要涉及三方面: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值,或追溯重述后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期末凈資產為負值;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

              以退市金泰為例,公司于6月10日進入退市整理期。援引公開信息可知,2020年及2021年,退市金泰連續兩年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且2021年財務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退市金泰因此被終止上市,預計最后交易日期為6月30日。

              邦訊退也于6月13日進入退市整理期。公司因2020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期末凈資產為負值以及2020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邦訊退股票交易自2021年4月29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不過,由于未能在法定期限內(2022年4月30日前)披露2021年年度報告,邦訊退被終止上市。

              對于上述現象,高禾投資管理合伙人劉盛宇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退市制度對落地注冊制改革、強化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是件好事。步入注冊制時代,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會更加明顯,通過不正當手段來保殼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上市公司創始人及團隊應該回歸初心,把上市公司經營好,把業績做扎實,讓公司可持續經營,而不能抱有投機心態。”

              專家:投資退市整理期股票

              更需謹慎

              江瀚認為,上述處于“退市整理期”的34家公司,給滬深兩市經營欠佳的企業提了個醒:“上市公司管理層需要做的是提升自身經營和管理水平,確保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通過秀財技來實現保殼。”

              《證券日報》記者關注到,盡管一些上市公司處在退市整理期,仍出現短期內股價異動的情況。對此,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建議投資者要學會控制風險,“投資這類股票需要更加謹慎,需要搞清楚公司進入退市整理期的真實原因、在整理期有無通過重組或并購擺脫退市的可能。”

              柏文喜對《證券日報》記者提及:“涉及財務類退市的上市公司,除了有企業經營惡化的因素之外,可能還存在財務方面的違規問題。就算是退市了,這類企業面臨的風險仍未全部解除。”

              “如果上市公司因重大違法違規退市,或者因觸及其他情形退市,對投資者而言,退市并不是終點,而是維權的起點。投資者可以基于上市公司違規事實,對公司及其直接責任人和相關的中介機構提起訴訟,申請賠償。”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