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數字化轉型已經勢不可擋,尤其在疫情后,各個行業都在發力數字化。
11月20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獨家協辦、華泰證券戰略支持的“2020數字經濟領航者峰會——數字化轉型的紅利藍海”在北京召開。面對前景廣闊的數字經濟市場,企業該如何布局?又該如何加速轉型,業內專家在論壇上暢所欲言。
在“‘用數’——新實體經濟的生產要素與商業變革”為主題的圓桌論壇上,多位企業人士更是對數據要素市場當前面臨的困境以及該如何解決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重要的生產要素,用好數據資源對實體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但是,眾多數據資源分散在不同行業、不同機構,形成一個一個“數據孤島”,數據蘊藏的巨大價值沒有充分顯現。
如何讓數據要素發揮更大價值?數據如何脫敏?又該如何變現?數據要素市場的建立還有諸多問題亟須解決。而只有各種數據要素都具備,數據市場真正流通起來,才能真正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才能加快,因此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
拓爾思董秘何東炯在論壇上表示,一個好的市場生產要素,要求數據要素可以流動,而流動性涉及到的數據定價問題非常難,大數據變現其實就是數據的定價,在某種場景下賣得很貴,某種場景下賣得很便宜。
亟須建立數據要素市場
疫情以來,數字化轉型在企業生產經營恢復期間發揮了關鍵作用,這樣的背景也讓企業不得不加快數字化轉型的速度。
數字經濟正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已由2005年的2.6萬億元擴張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
而數字化轉型的關鍵一環則是如何建立數據要素市場,讓大數據在市場里自由流通頗為重要。
四維圖新總監秦芳在圓桌論壇上表示,今年4月份,《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發布一方面有助于打通政府數據與民間數據互通共用機制,實現共享可以降低企業數據獲取成本,以及提高企業數據出品效率。另一方面在數據規范使用方面也能形成統一標準,包括企業的商業秘密,個人的隱私數據,實行數據分級分類管理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此外,數據成為生產要素后,對未來數字經濟會有推動作用,例如四維圖新正在積極打造自動駕駛業務,未來在政策推動下自動駕駛落地有望提速。
久其軟件副總裁錢暉表示,盡管《意見》中提到政府數據的共享開放、社會數據資源價值的提升、數據整合和安全保護,但以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考慮數據要素實現可交易、市場化配置,問題還很多。第一,從法規層面還需要國家進一步出臺相關法規;第二,需要中央、各個部委出臺配套措施,在機制層面有所創新;第三,能否從價值層面確認數據的資產屬性和產權屬性;在數據使用過程中不但不會損耗還會出現增值,這就牽扯到第四點,傳統的產權交易模式已不適用,需要從數據資本化層面作出新的嘗試和改變。
大數據變現面臨定價難
數字化轉型并非易事,也不是一蹴而就,數據要素市場的建立仍舊面臨不少問題。
“建立要素數據市場在如何確權、如何脫敏、如何交換、如何定價等方面仍存在諸多痛點。”拓爾思董秘何東炯認為:“這些問題我傾向于用市場方式解決,我們投資的時候可以有政府數據資源,政府如果有機制,聽證會或者招標把數據提供給社會機構來用,未來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錢暉也提到,大數據時代數據脫敏變成非常關鍵的要素。建立數據分級分類的標準,不同類別不同級別的數據采取不同的策略,有些拿出來共享,有些需要交互,有些需要公開。
何東炯認為,數據要素市場,首先是數據產品市場或者數據消費市場的繁榮,要把數據要素市場做好前提是有非常繁榮的數據消費市場,這需要更多的基于數據產品如何創新。此外,大數據定價問題目前仍沒有解決,數據共享需要有一個大的平臺或者一個主導方,在一個生態下把數據定義出來,越來越多的企業才能做好。
對此,值得買董事長隋國棟深有感觸。在實際操作中,數據流通確實還有很多障礙。
他提到,“過去很難有數據采買的機會,那些真正擁有消費數據的公司,我們會采取并購、投資或合作的方式,以我過去的經驗來看,真正明碼標價采買回來落地的并不是很多,大數據交易所或者數據資產的采買令人期待。”
中金公司副總經理趙麗萍也認為,建立數據要素市場存在一些難點和痛點。第一個主要在于數據資產的確權,數據資產它到底屬于誰?誰可以去使用?使用過程中獲得的收益應該由誰來分享?是在做數據資產交易的時候碰上的比較重要的問題。另外關于數據資產的定價問題,到底應該如何給一個合理的價格?也是非常值得探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