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6月10日,以“全球大變局下的中國金融改革與開放”為主題的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在上海拉開帷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論壇共同輪值主席易綱在論壇上表示,去年以來,中國金融體系穩妥應對疫情沖擊,為經濟快速恢復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也取得了新的進展。比如,引入了全國首家外資獨資壽險、公募基金和外資控股理財公司;推出了國內首批利率期權產品、多個國際期貨新品種;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走在全國前列;超過900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銀行間市場,持債規模達到3.3萬億元。很高興看到,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的排名已連續兩次位居第三。
“我曾在之前的陸家嘴論壇上提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一定是基于人民幣資產形成的國際金融中心。隨著全球配置人民幣資產需求的逐步增加,將衍生出對人民幣資產的風險管理、法治環境、人才供給等一系列訴求。在此過程中,上海將成為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風險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優質營商環境示范中心和金融人才中心,成為更具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易綱說,“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易綱表示,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將一如既往地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支持上海強化全球金融資源配置功能,打造促進雙循環的綠色金融樞紐,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助力上海成為新發展格局下聯通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重要樞紐和橋梁。
(編輯 張明富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