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6月10日,以“全球大變局下的中國金融改革與開放”為主題的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在上海拉開帷幕。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論壇上表示,市場主體應適應匯率雙向波動的常態,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在匯率雙向波動的環境里,如何做好匯率風險管理,對企業尤其是國際業務較為活躍企業的財務績效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外匯市場取得長足發展,外匯衍生品市場已具備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形成了遠期、外匯掉期、貨幣掉期和期權等豐富的產品體系,以及多元化的市場參與主體。2020年,我國外匯市場交易規模30萬億美元,其中60%是外匯衍生品交易。我國企業‘匯率風險中性’理念不斷加強,匯率風險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今年以來企業外匯衍生品套保比率達到兩成多,比去年提升了5個百分點,不過提高空間仍然較大。”潘功勝說道。
潘功勝表示,降低企業匯率風險,需要企業、銀行、監管部門共同努力。一是部分企業在外匯風險管理方面存在“順周期”和“裸奔”行為,企業順周期的財務運作通過資產負債的貨幣錯配積累風險敞口,賺取匯率升貶值的收益,也必然承擔匯率升貶值的風險。從企業財務穩健的角度看,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應堅持服務主業和“匯率風險中性”原則,審慎安排資產負債貨幣結構,避免外匯風險管理的“順周期”和“裸奔”行為,不要賭人民幣升值或貶值,久賭必輸。二是建立健全開放的、有競爭力的外匯市場。三是推動金融機構豐富避險產品,降低企業避險保值成本。四是提高市場透明度,便利市場主體理性判斷外匯市場形勢。五是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和預期引導,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編輯 張明富 孫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