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10月22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乳業資本論壇在京召開。在以“益生菌產業化發展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圓桌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行業大咖齊聚一堂,共話益生菌產業的未來發展路徑。
盡管我國益生菌產業起步較晚,但目前已經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上下游企業紛紛入局。
科拓生物副總經理、董秘張凌宇表示,隨著市場規范和健全,益生菌將回歸其本身的科學屬性,公司始終要以研發為基礎。”
澳優中國區副總裁、錦旗生物董事長劉學聰表示,過去十年錦旗生物專注于益生菌科研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去年4月份,公司自主研發的MP108鼠李糖乳桿菌獲批,成為中國第一株嬰幼兒菌株,打破了歐美嬰幼兒菌株的壟斷。
健合集團中國區公共事務總監朱輝將益生菌核心競爭力總結為兩點:產品力與品牌力。“首先,要持續投入研發、進行臨床觀察,與高校、科研機構展開合作;其次,與消費者互動,提升消費者對益生菌的認識。”
從學術到科研,再到生產與應用,消費者對益生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但是在“淘金熱”的背景下,益生菌行業也面臨諸多挑戰。
事實上,在食品領域、藥品領域,益生菌的應用范圍不斷被放大,但必須注重其合規性,國內益生菌市場面臨不少困難。
張凌宇表示,希望有關部門盡快出臺益生菌行業標準,“益生菌是基于科學研究的產物,企業要想進入這一行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經過長時間研發。目前很多企業,對益生菌的菌株還沒有太多研究就已經開始大規模生產。在市場不成熟的時候,消費者很難判斷菌株的優劣。”
劉學聰認為,消費者與企業的信息不對稱,造成行業困惑和市場亂象。“益生菌產業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是一件好事,但背后也存在隱患。比如,行業已經出現內卷現象,也有惡性競爭的情況,應該號召各企業公平競爭,共同將益生菌產業做大做強。”
同時,宣傳和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劉學聰強調,應該在各場合對益生菌的作用進行傳播,讓消費者對產品有分辨能力。
恒天然大中華區活力營養益生菌負責人王樂濛表示,恒天然在深入研發的同時,也扮演著益生菌傳播者的角色。“教育工作需要全行業上下游企業共同努力,讓消費者知道如何認識益生菌,怎樣分辨優質益生菌,怎樣食用益生菌。從而消除行業亂象,推動行業發展。”
作為資本市場中的觀察者,聞宏偉表示,國內益生菌產業發展之路可參照精釀啤酒。作為舶來品,在產業發展之初會有一陣混亂期,但隨著入局企業和產品越來越多,從消費者的教育到行業洗牌將快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