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李春蓮)5月24日,由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主辦,中興新云服務有限公司、浪潮數字企業技術有限公司等聯合主辦的“AI+會計行業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暨2025年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結果發布會在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國際會議中心順利舉行。本次論壇正式發布了2025年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的評選結果,并邀請各界嘉賓對入選十大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深入解讀,對潛在影響的五項信息技術進行前景判斷。
2025年影響中國會計行業的十大信息技術分別是: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會計大數據分析與處理技術、中臺技術(數據中臺、業務中臺、財務中臺)、流程自動化(RPA和IPA)、財務云、數電票、數據治理、商業智能(BI)、數據挖掘、多模態數據分析。
2025年五大潛在影響技術分別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財務多模態垂直大模型、智能體(AI Agent)、數字員工及其智能調度管理、業財稅融合與數據編織。
本次評選委員會主任、智能財務研究院院長、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勤從評選的設計、投票樣本和情況、投票結果等方面介紹了本次評選的情況。他表示今年組委會共遴選出205位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其中新任專家為38人,特別增加了會計媒體業的專家。本次調查在10天內共收到評選問卷2282份,為保證評選數據的有效性,最后篩選出有效問卷2215份。結果分析方面,劉勤簡要介紹了專家和公眾十大技術投票結果比較、不同領域專家投票結果比較、不同層級公眾投票結果比較、當前影響技術生命周期比較、當前影響技術11-35名榜單等。
劉勤表示,評選結果顯示,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首次上榜即登頂十大技術首位,成為年度最受關注技術,多模態數據分析亦首次入榜,在潛在影響的榜單中也出現了新的面孔,即當前非常熱的AIAgent智能體技術。不同群體投票差異顯著,專家更關注技術的前沿性與系統性風險,公眾則側重技術的普及度與用戶體驗,不同領域專家的投票結果亦各有側重,體現了行業對技術應用的多元視角。通過對技術的生命周期分析可知,上榜技術都處于“導入期”與“擴散期”,其中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雖處于導入期,但因其顛覆性潛力被專家與公眾高度認可。網絡輿情分析顯示,可視化技術、隱私保護、產業工業互聯網等技術熱度較高,但未進入榜單。此外,信息安全相關技術在本次評選中關注度較低,與國際同類評選存在差異,值得思考。
劉勤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本次評選出的當前影響技術和潛在影響技術較往年都有較大的改變,這樣的變化一方面體現信息技術迭代的速度,另一方面表明會計人員與時俱進、積極擁抱新技術的態度。
從長遠來看,以大模型和智能體Agen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必然會對財務流程、財務組織,乃至財務管理模式、企業發展戰略等層面產生深遠的影響。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也可能會對內部控制、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以及商業倫理等方面帶來新的挑戰。
(編輯 郭之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