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李冰)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2025年全國中小企業服務月重點活動——第七屆數字普惠金融大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大會以“數智新動能,普惠新未來”為主題,總結、探討我國金融業如何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創新與轉型發展機遇,扎實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全力促進中小企業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表示,未來推動數字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一是不斷深化普惠金融在金融改革發展中重要性的認識;二是繼續加大技術手段的應用,深入推進普惠金融數字化和智能化;三是不斷優化和豐富數字普惠金融產品的供給,提升數字普惠金融能力和自身競爭力;四是加大對新型從業者、特定人群等人員的關愛,不斷提高普惠金融的精準度和便利化。
中國通信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委員會主任、“科創中國”金融科技服務團團長、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巡視員楊竑在致辭時表示,我國普惠金融取得了長足發展,普惠金融體系持續完善,相關產品和服務不斷創新,金融服務的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有了明顯提高。特別是隨著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金融數字化轉型和數字金融、智能金融的崛起,為普惠金融帶來新的創新動力和發展機遇,為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遵循金融規律,積極穩妥探索成本可負擔、商業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發展模式提供了新的可能。
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副總工程師李文雷在致辭時表示,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大力支持。“近年來,在貫徹落實構建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體系和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戰略部署方面,火炬中心從推動政策落實落地,引導金融機構完善金融產品和服務,搭建金融機構和企業溝通交流平臺,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重點發力。”
同時,來自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招商銀行、北京國家金融標準化研究院、天逸金融服務集團、畫龍科技、百望股份等機構業務負責人在大會分享了數字普惠金融創新實戰案例。
(編輯 張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