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金融機構 > 銀行 > 正文

          兩家民營銀行存管業務先后“踩雷” 部分平臺“拖字訣”應對監管

          2018-07-03 00:21  來源:證券日報 毛宇舟

              ■本報記者 毛宇舟

              被部分P2P平臺投資者當做“增信”手段的銀行存管,也并非絕對安全。

              6月29日,武漢眾邦銀行發布公告稱,單方面終止《上海晟垣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與武漢眾邦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服務協議》。而在此前的同月20日,晟垣金融發布暫停營業公告,稱由于公司法定代表人因涉嫌刑事犯罪暫被拘留,導致業務運營發生困難,為保證投資人的利益,經慎重考慮后決定暫停營業,具體方案將另行公告通知。

              眾邦銀行的公告顯示,該行在去年11月份與上海晟垣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簽訂了資金存管協議,但是直到事發,眾邦銀行尚未與上海晟垣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開展系統對接,該公司亦未在眾邦銀行開立任何資金賬戶。

             民營銀行熱衷存管業務

              2017年2月份,監管部門印發《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正式宣布銀行存管作為必要條件,被列入合規門檻。去年11月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下發《關于開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測評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對開展P2P資金存管業務的銀行進行測評,測評結果采用“白名單”制,在互金協會進行統一公示。

              為了達標監管,網貸平臺紛紛與銀行簽訂存管協議。根據網貸天眼數據,目前已有732家網貸平臺與銀行開展存管業務,涉及的銀行有56家,其中以城商行為主,民營銀行也有多家開展了資金存管業務。

              其中,重慶富民銀行與18家網貸平臺有存管業務,全部為直接存管模式。在銀行資金直接存管的模式下,銀行一般會為平臺開設存管賬戶、投資人和借款人的獨立個人存管賬戶、風險備用金賬戶和擔保公司賬戶。

              上海華瑞銀行與16家網貸平臺有存管業務,其中有14家為直接存管模式,2家為銀行直連模式。直連模式中,網貸平臺直接與銀行開通支付結算通道,不過這16家網貸平臺均是2017年進行簽約,2018年未有新增業務出現。

              天津金城銀行與10家網貸平臺有存管業務,全部為直接存管模式,在2018年也未有新的存管業務出現。

              兩家民營銀行先后“踩雷”

              近日,眾邦銀行公告稱,終止《上海晟垣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與武漢眾邦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服務協議》。

              根據協議,如經營遭遇困難可能影響業務持續性、平臺融資標的出現重大逾期或違約并造成平臺用戶損失、平臺技術出現運行故障或安全問題等情況,晟垣金融必須在事發后2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眾邦銀行。否則眾邦銀行有權視情況發出書面通知后,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預警、暫停甚至終止本協議項下的服務措施。

              6月20日,晟垣金融公告稱,由于法定代表人因涉嫌刑事犯罪暫被拘留,導致業務運營發生困難,為保證諸位投資人的利益,經慎重考慮后決定暫停營業。

              自雙方簽訂存管協議至今,我行尚未與上海晟垣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開展系統對接,平臺亦未在我行開立任何資金賬戶,我行對該平臺因網絡借貸資金信息中介業務產生的一切糾紛均不承擔責任。

              有銀行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沒有明確要求簽訂協議后,存管系統上線的日期期限,這給了許多平臺空子,一般是平臺與銀行約定一個時間范圍,但這中間變數很大,平臺拖著不對接的情況也不少。

              事實上,這并非是第一家與民營銀行簽訂存管協議后,平臺跑路的案例。小草金融在去年9月份宣布與重慶富民銀行簽署資金存管協議,并稱小草金融資金存管系統的上線,意味著平臺即將實現客戶資金與自身資金的分賬管理,以重慶富民銀行來保障每筆資金進出的合規真實性,給用戶的投資資金筑就安全堡壘,同時也象征著小草金融順利跨過了網貸行業監管的高門檻,邁出平臺合規運營上的關鍵一步。

              而在隨后的去年10月份,小草金融就發生提現困難。去年11月份,警方告知投資人已對小草金融立案。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