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歆
我國金融業的進一步對外開放正在吸引更多的外資機構參與。
“中國正在積極推進金融行業特別是銀行業的對外開放,基本上只要是銀行能做的,星展銀行都會積極爭取。例如,我們已經向證監會遞交了申請材料,期待獲得證券公司牌照,這也顯示了星展銀行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看好,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也是我們為中國企業客戶服務的重要產品和領域”,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行長葛甘牛日前對《證券日報》等媒體表示,星展銀行見證了中國金融行業對外的開放,從1993年在北京設立代表處,到2007年成為第一批在國內設立獨資法人銀行的外資銀行;從開設幾家分行到十幾家分行;牌照越來越多……,星展銀行始終伴隨著中國的金融業對外開放。
證監會3月29日公布的信息顯示,星展銀行擬申請設立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證監會已接收相關材料。
葛甘牛是在星展銀行舉辦的“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論壇”會議間隙接受《證券日報》等記者采訪時做出的上述表示。
在星展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龐華毅看來,“大灣區對于星展銀行來說并不是未來,而是當下。星展銀行有著亞洲的基因,我們判斷中國金融業對外改革開放或者是大灣區的發展進程日后會不斷推進,也相信在日后的每一年都會看到更多的改革。所以在大灣區的運營和投資都是帶著這樣一種長遠眼光的,我們相信日后有更多的經濟一體化可以使星展銀行在大灣區的岸上和離岸業務更加無縫對接。另外,我們也更加愿意在中國投資,拓展在中國的業務。”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將充分發揮我國香港和澳門地區、深圳、廣州等資本市場和金融服務功能,合作構建多元化、國際化、跨區域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
葛甘牛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進程中,金融的互聯互通、深度融合非常關鍵。金融必須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疏通資金流,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產業效率。星展銀行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論壇’,旨在搭建平臺,整合政府、企業、學術、資本等各方資源,建立‘大灣區生態圈’,為區內的企業和個人帶來更多的資源對接和信息共享機會,促進大灣區發展出更多世界級的產業集群和龍頭企業,引領和支持中國經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