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張博
近日,中國工程院《中國區塊鏈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發布“發現100個中國區塊鏈創新應用”欄目之“生物資產可信監管及金融服務平臺”案例。
據了解,作為畜牧業重點發展核心的肉牛產業,目前在管理運營、資產監管和抵押貸款等方面存在著肉牛養殖產業難以規?;?、線下生物資產難監管、牧場難獲優質金融服務等一系列難題。
區塊鏈+物聯網技術的成熟興起,可有效解決畜牧業發展的這些痛點問題。區塊鏈具有多中心、數據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性,通過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幫助中小牧場在畜牧業生態上下游單位中建立信任,提升透明度,挖掘和釋放數據的商業價值,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萬向區塊鏈針對性地打造了生物資產可信監管及金融服務平臺,在國內首次成功將區塊鏈模組植入生物資產監管物聯網設備,利用區塊鏈+物聯網技術,構建肉牛育肥階段的可信數據底座和商業閉環。平臺以“BoAT+PlatONE物聯網數據賦能平臺”為依托,能夠監控和記錄每頭牛從入欄到出欄的全生命成長周期中的關鍵數據,實現了線下生物資產的鏈上“數據化”;依托區塊鏈+物聯網技術,可保證肉牛產業的數據真實有效和可追溯,從而獲得政府、金融和保險機構等多方的認可,實現肉牛資產安全監管,使畜牧農場獲得優質金融服務和保險服務。
平臺已于2021年1月份實現了首單業務落地,為新疆昌吉阿什里牧場的1000頭肉牛賦予了獨立的區塊鏈身份ID。這些“身份證ID”是每頭牛的唯一標識,能夠實時顯示每頭牛的位置、體重、健康狀況等。每頭牛的生物數據存儲于平臺,牧場可監測每頭牛從入欄到出欄的全生命成長周期。同時,平臺接入了金融機構,當牧場需要融資時,金融機構可直接以平臺上的生物數據進行評估,并借款給牧場。
(編輯 崔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