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12月26日,博通分析發布《支付行業企業數字化服務專題分析2023》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從支付行業自身數字化發展和對企業數字化服務提升的角度,結合廠商、行業與產業進行分析,論證行業發展規律與趨勢,典型廠商的發展現狀。報告顯示,支付機構2023年繼續根據固有的“強勢場景”深化企業數字化服務,在新技術的加持下圍繞企業最新需求打造產品。同時,近期發布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支付行業影響較大,也將影響支付機構企業數字化服務。
博通分析解讀稱,《條例》顯示央行可根據經營地域范圍和業務規模等因素,提高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意味著,未來業務規模越大的支付機構,需要的注冊資本金投入就越多。支付機構違規成本和安全性都大幅度提升。
同時,報告認為,企業數字化服務已經成為支付機構實現自身轉型和構建行業良性生態的必經之路,通過發揮自身有效動能,不但衍化出平臺化一體化解決方案,還可滿足監管對反洗錢等風控需求和客戶數字化創新與突破的需求。另外,數字化產品有力支撐支付機構業務對外輸出。一方面,數字中臺對支付機構業務端支撐性越來越強,通過調取支付模塊來迅速完成產品開發,將更多精力放在產品創新上,實現支付企業降本增效。另一方面,數字化產品的重要性體現在,以數字化為支撐的增值服務,已經成為支付機構能否有效輸出支付通道的關鍵因素。
(編輯 張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