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5月29日,“2021第四屆華夏時報保險科技峰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圍繞“新科技·新征程”,邀請行業專家共同探討保險科技數字創新等發展機遇與挑戰,為中國保險未來發展變革、戰略方向建言獻策。
北京人壽首席品牌官、創新及品牌管理部總經理雨濃在“十四五”時期保險業發展機遇和挑戰對話環節表示,從近期公布的“七普”數據可以看到,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可避免,面對隨之而來的老年人口的健康養老需求,商業保險內涵正由“產品”轉變為“產品+服務”,將“現金”給付演進為“現金+服務”,不斷滿足客戶對服務的差異化和品質化需求供給。
在雨濃看來,人口老齡化也將使我國進入福利社會,原有的養老服務模式在不斷變革中求生存,目前,我國推行的養老模式主要為“9073”模式,即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社區養老,3%的老年人享受機構集中養老。
作為北京人壽康養板塊和創新業務負責人,雨濃指出,不同于其他地區,北京是“9064”養老格局,作為一家立足首都的險企,為了更好服務我國養老產業,北京人壽從“9064”先入手,提出了“首善康養”模式,探索通過整合養老資源,將多層次的養老服務與保險產品有機結合,滿足客戶全方位的需求。
同時,雨濃還談到,目前,頭部險企布局康養產業,主要采用的是“養老+地產”的模式,但中小險企并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因為重資產投入不僅會影響公司償付能力,還會影響到資金運用情況。
基于此,雨濃認為,中小型保險企業布局康養產業,應該面向“社區+居家”的大部分人群,提供以普惠化服務為核心,個性化服務為補充的服務產品和體系,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居家養老健康服務。
“目前很多老年人都集中在城區,而非遠郊區,現階段最大的問題在于,居家養老應該怎樣和政府的老齡人口疏解政策相匹配。在康養方面,我們如何滿足政府需求、市場需求以及公司自身的需求,是我們正在思考的問題。”雨濃說道。
(編輯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