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證監會網站發布的《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44次工作會議審核結果公告》顯示,南京證券股份有限公司IPO獲通過。
據披露,公司擬在上交所公開發行不超過8.24億股,所募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補充資本金、增加營運資金、擴大業務規模。此次IPO由東吳證券和華英證券聯合保薦。
華東某投行人士表示,作為首家上會的新三板券商,南京證券過會對目前仍在尋求IPO的新三板券商極具風向標意義。
公開資料顯示,南京證券于2015年10月28日登陸新三板市場。2017年3月,南京證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申請獲中國證監會受理。
最新的招股書顯示,南京證券從事的主要業務為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自營業務等。2015年至2017年,南京證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0億元、15億元和13.85億元,對應凈利潤分別約為14.13億元、4.94億元和4.12億元。
從收入構成來看,經紀業務是南京證券主要的收入來源。2015年至2017年,公司經紀業務營收分別達到19.1億元、7.77億元和5.68億元,占當期公司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3.67%、51.81%和41.06%。報告期內,南京證券的平均凈傭金率分別為0.51%。、0.37%。和0.32%。,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南京證券表示,該公司經紀業務收入與代理證券交易額、傭金率水平密切相關,市場交易量波動、交易傭金率變化等因素均可能導致公司證券經紀業務增速放緩或下滑,從而給公司帶來經營風險。
東吳證券某投行人士告訴記者,對于極度渴求資金擴充資本規模的券商而言,新三板并非最合適的舞臺。“券商的凈資本規模與開展創新業務的資格和創新業務規模密切相關,凈資本規模不足往往限制券商業務的擴展,而在A股上市的券商顯然更具備融資優勢。”
目前,在新三板掛牌的證券公司還有6家,分別是東海證券、湘財證券、聯訊證券、開源證券、華龍證券和國都證券。其中,湘財證券和華龍證券處于IPO“輔導備案登記受理”狀態。此次南京證券IPO成功,新三板的掛牌券商未來的命運如何呢?
今年初,另一家新三板掛牌券商華龍證券公告稱,擬申請在股轉系統終止掛牌,同日董事會還審議通過了《關于華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并上市方案的議案》。這也是首家因IPO計劃而主動摘牌的新三板掛牌券商。
一家上市券商的新三板業務部人士稱,華龍證券選擇提前摘牌則可能是為了清理“三類股東”。此前,證監會明確公布“三類股東”政策執行標準,并提出“三類股東”納入有效監管和穿透式的信息披露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與南京證券共同上會的另一家新三板公司文燦股份也成功過會。這也是首次出現新三板掛牌公司直接帶著“三類股東”IPO過會的案例。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隨著“三類股東”政策日趨明朗化,新三板掛牌公司IPO進度有望進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