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截至記者發稿時,已有5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18年年報,分別為國泰君安、中信建投、申萬宏源、浙商證券和中信證券。其中,申萬宏源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中信建投、國泰君安和中信證券小幅下滑、浙商證券下滑程度最大;凈利潤方面,5家券商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業內人士表示,囿于2018年A股市場持續低迷,交投清淡,券商業績出現一定程度的縮水,但龍頭券商的業績并未出現大幅下跌而是相對平穩。隨著證券市場多項增量改革在2019年的推進或落地,在多重政策利好下,龍頭券商有望持續受益。
龍頭券商業績表現平穩
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證券業實現營業收入2662.87億元、凈利潤666.20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4.46%和41.16%。而在剛剛披露2018年業績報告的5家券商中,浙商證券去年營業收入為36.95億元,同比下降19.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37億元,同比減少30.71%。其余4家龍頭券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情況好于行業平均水平。
年報數據顯示,申萬宏源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52.77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14.29%;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1.60億元,較上年同比下降9.55%。中銀國際表示,申萬宏源營收逆勢增長,業績表現大幅領先;凈利潤雖有所下滑,但好于行業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其信用業務表現超出預期,實現收入33.57億元,同比增速由負轉正,兩融業務余額市場份額上升和股票質押業務收入全年同比大增是信用業務完成逆襲的主要因素。
中信建投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09.07億元,同比減少3.50%;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87億元,同比下滑23.11%。光大證券表示,中信建投投行業務繼續領跑,科創板優勢明顯。2018年中信建投投行業務收入30.49億,同比下降6.6%。公司項目儲備豐富,截至2018年底在審IPO、股權再融資項目數分別位于行業第一及第二名。隨著科創板開閘,中信建投有望憑借投行業務優勢搶占增量市場,實現投行業務收入穩步提升。隨著市場回暖,預計2019年經紀、信用業務有望大幅改善。
國泰君安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27.19億元,同比下降4.5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7.08億元,同比減少32.11%。天風證券認為,證券行業已進入“政策+業績”雙驅動的階段,行業政策及業績有望持續超預期。國泰君安是行業內綜合實力居前的券商,有望成為資本市場改革的受益者。預計國泰君安今年第一季度與全年的業績將大幅改善。
中信證券的年報顯示,該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372.21億元,同比下降14.0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3.90億元,同比下降17.87%。
持續看好券商板塊
渤海證券表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加速落地、并購重組逐步放開,利好投行業務能力強的券商;監管層在衍生品業務上對公司風險控制的能力、專業能力、資金能力要求較高,利好專業能力強、風控能力強的大中型券商;主動管理能力強的券商品牌效應好,財富管理需求高帶動券商主動管理能力強的券商資管收入增長,同時帶動券商的投資收益上漲,增加公司業績彈性。
中國銀河認為,科創板落地后,預計強者恒強態勢將延續,券商投行業務集中度或將持續提升,大券商受益可觀??苿摪鍨橥缎袠I務帶來的收入增量空間大,承銷保薦能力將決定券商受益程度。近年來,承銷保薦業務集中度不斷提升,大型綜合券商市占率排名靠前,過會率大幅領先行業,項目儲備資源豐富。
平安證券認為,當前券商板塊PB估值為2.1倍,在歷史上仍然低于平均水平,政策利好延續、業績持續改善以及增量資金的進入仍有望進一步提升板塊估值水平,維持對證券板塊“強于大市”的判斷,看好龍頭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