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思文
近日,證券業協會發布的《證券公司履行社會責任情況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7月份,101家證券公司結對幫扶285個國家級貧困縣,已覆蓋34%的國家級貧困縣。券業精準扶貧行動從“推動年”逐步轉變為“碩果年”。
多組數據一窺證券業的社會責任精神:79家證券公司主動從“一司一縣”增至“一司多縣”。70家證券公司方動向深度貧困傾斜,結對幫扶106個深度貧困地區,覆蓋了32%的深度貧困縣。證券公司正通過金融扶貧、產業扶貧、公益扶貧等多項扶貧渠道彰顯社會責任,持續走在踐行精準扶貧的道路上。
發揮金融服務專業優勢
三年為貧困地區融資兩千億元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目前上市券商精準扶貧的方式大致分為六大方向:金融扶貧、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教育扶貧、智力扶貧和公益扶貧。此次協會將多家券商的扶貧情況進行了詳細報告。
金融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早已成為各類金融機構的使命和職責。證券業協會報告顯示,在幫助貧困地區企業融資方面,自2016年至2018年,證券公司幫助貧困地區企業融資達到2026億元。具體包括發行債券1090.54億元、上市公司股票增發283.15億元、并購重組175.22億元、新三板股權114.31億元、私募股權66.09億元、產業基金65.04億元、首發上市64.7億元。證券公司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助力貧困地區緩解融資難題。
例如,報告中提到的,由五礦證券承銷發行的貴州水城水務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公司債券募集資金15億元,其中11.5億元用于野玉海景區旅游綜合開發項目。該項目以野玉海景區旅游扶貧創新為載體,通過打造森林化學旅游品牌,開啟鄉村旅游產業化扶貧模式。
另一方面,券商通過產業幫扶渠道,提高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和“造血”能力,挖掘貧困地區產業特色、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拓寬營銷渠道,確保脫貧效果可持續。例如,東方證券幫助內蒙古莫旗打造“東方菇娘”特色品牌,旨在幫助當地實現“造血式”產業脫貧。天風證券為湖北省房縣小花菇等8個貧困地區的20余種特色農產品對接互聯網市場。
除此之外,券商堅持“志智雙扶”行動,持續在貧困地區開展資本市場教育培訓,普及資本市場發展理念和產業技術知識。僅2018年券商就合計開展逾150場次,超過七萬投資者參與。券商還通過捐資助學、醫療救助、助殘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為貧困地區提供直接援助。
證券公司多年堅持“擔當在先”
公益性支出連續三年攀升
早在2016年,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中國證監會關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各家券商便通過“一司一縣”、“一縣一企”結對幫扶等各種形式,積極發揮資本市場中介功能,服務貧困地區實體經濟發展。
2017年,上市券商在精準扶貧過程中,逐次創造出“里程碑”式的扶貧事例。國內首單精準扶貧的ABS項目也于2017年成功發行。
直至今日,已有36家證券公司建立健全公開透明的公益捐贈機制,發起或參與設立76家公益基金或基金會,運作資金規模達10億元以上。此外,35家證券公司組建常態化、專業化服務團隊開展志愿服務,培養員工奉獻付出精神,踐行公民社會責任。
不難看出,公益性支出多年保持持續增長態勢。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證券公司公益性支出分別為2.5億元、4.69億元和5.21億元。證券業協會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制定脫貧攻堅專項評價指標體系,定期統計行業脫貧攻堅落實情況,引導行業加大幫扶力度,更加注重幫扶的長期效果。
當然,從最直觀的資金投入來看精準扶貧往往是不全面的,但通過這樣一個資金投入高速上漲的趨勢,可以看出券商作為金融機構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責任上的擔當與重視。據本報記者了解,券商精準扶貧的資金投入還遠遠不止如此,國內百家券商還在金融扶貧的道路上用著符合自身公司特色的方式持續行進。
(編輯 白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