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理財頻道 > 理財 > 正文

          春節期間“基金熱”延續 理財直播受追捧

          2021-02-19 00:53  來源:證券日報 李冰

              本報記者 李冰

              春節期間各大金融機構明星基金經理、理財大咖們推出一系列在線理財直播,與各路網紅正面交鋒。

              2月18日,來自支付寶官方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多家金融機構通過理財直播等形式在支付寶上營業,直播觀看人次同比去年春節增長超10倍,其基金討論區訪問量也同比翻倍。

              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可以預見,在線理財直播肯定會給行業帶來一些變化,比如理財產品的設計,數字化營銷方式,理財產品售后服務環節等等,這是一個優化的過程。”

              33家金融機構

              在支付寶上開直播

              據了解,自2月18日起將有33家金融機構在支付寶財富號上理財直播,把投教知識和百余款理財產品搬上支付寶。

              2月18日上午10點,《證券日報》記者“蹲點”觀看多場理財直播后發現,目前各家金融機構的直播已非簡單一名基金經理在線帶貨模式,而是已經有了初具規模的直播團隊,例如提醒流程、發布獲獎名單、提示抽獎環節等,與去年理財直播相比,顯得更加成熟。與理財用戶實時互動,并配有抽獎及紅包福利已成為標配,直播的基金經理也在線求關注、求點贊、幫沖榜。

              以2月18日上午10點開播至中午11點30分理財直播機構總榜單排名情況來看,浦銀安盛基金、匯添富基金、永贏基金分別排名前三。其中,浦銀安盛基金觀看人次已超88萬。更有基金機構開播不足2個多小時,觀看人次便達到了22萬。

              記者注意到,各家機構的理財直播對基金帶貨目的性并不強,大多機構以答題及問答形式普及理財知識為主,在投資者教育方面下足功夫。

              支付寶理財平臺提供給記者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理財直播觀看人次和去年春節相比上漲超10倍。其中,三成人選擇在夜間觀看直播,而大年三十當晚直播觀看人次超過了60萬。數據還顯示,一二線城市春節觀看理財直播的人次最多,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分列前四,杭州、成都、蘇州、武漢、東莞、重慶等城市躋入前十。

              而2月18日來自網聯清算平臺最新公布數據也顯示,不打烊,云逛街成過節新趨勢。宅經濟為直播帶貨持續添磚加瓦,部分直播平臺日均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同比漲幅分別達到了57%和96%。

              “和家里商量就地過年之后,拜年改成線上,自己的時間也變多了。沒系統學習過金融知識,多看看理財直播,可以對理財知識多一點了解。”在北京工作的張先生說。

              北京市網絡法學會副秘書長車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流量稱王”在金融機構的理財直播中依舊適用。對于金融機構如何有效導流,車寧提出幾點建議:“可從兩點入手,針對在線直播的社交屬性,短期內可依托網絡大V吸引流量;針對在線直播客戶消費心理,需要給其超乎預期的實惠,長期來看還是使其享有專屬優惠,建立品牌認同,但如何平衡其他非直播客戶的利益,會是個挑戰。”

             多家機構平臺

              勸投資人三思

              支付寶理財平臺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基金市場持續大熱,近一個月,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搜索量增長300%、中歐基金經理葛蘭的搜索量增長了七倍。

              在投資者對基金投資熱情持續高漲同時,記者注意到,有多方平臺機構勸投資人“三思后行”。

              1月初,支付寶理財平臺在給投資者的新年信中提示,有必要降低對2021年權益基金市場的收益預期,均衡資產配置。不建議過度關注局部過熱板塊。

              同時,也有多位基金經理也在支付寶評論區提示理性投資。景順長城基金經理劉彥春表示,“希望投資者理性買入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產品。”

              螞蟻基金副總經理梁景瑞表示,“當下市場熱度較高,也考驗投資者的知識儲備和策略判斷。新的一年仍然建議投資人理性投資,切勿沖動跟風。支付寶理財平臺此前于1月向投資者發出新年信,提醒投資人權益基金已連續兩年大漲,應在2021年適當降低對權益基金的收益回報預期、均衡資產配置。”

              車寧也認為,需要正視理財直播作用的兩面性。他表示:“與一般線下方式相比,沖動型消費在直播帶貨中的比例更大,在從眾心理退潮之后,用戶過高的期望很容易滑落為心理落差和失望情緒,對于美妝、食物、數碼生活用品風險不大,然而理財產品屬于金融產品,其風險生成和暴露具有特殊性,直播帶貨理財產品最終能取得怎樣的銷售效果仍需時間觀察。”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