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理財頻道 > 期貨 > 正文

          生豬期價磨底 豬企“緊盯盤面”心不慌

          2023-06-26 00:07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王寧

              “生豬養殖行業整體處于虧損狀態已經持續5個月了,但大型養殖戶并未出現恐慌心理。相關企業只要緊盯期貨價格波動,有序控制產能,便可一定程度上避免損失。”四川德康農牧食品集團期貨部經理葉波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說,當下,豬企已將期貨價格視為生產經營的重要參考。

              近日,生豬期價低位震蕩,主力合約2309的持續磨底釋放出強烈信號,相關豬企則通過對期價波動的把握,尤其是運用近月或遠月合約的價格發現功能,以應對豬周期影響,促進穩健生產。

              積極參與套期保值

              記者從多位生豬養殖戶處了解到,他們時常結合期價的波動,有序控制產能、開展套期保值,盡可能規避經營風險。

              “生豬期貨上市以來,一直很好地發揮著價格發現作用,尤其是目前參考近月和遠月合約,能夠及時把握現貨市場實際情況。”葉波向記者表示,以當下為例,全國各地生豬現貨價格在14元/kg至14.8元/kg之間,已持續虧損5個月以上,但生豬期貨各個合約一直保持1000元/噸至3000元/噸的升水狀態,通過參與套期保值交易,疊加宏觀政策加持,今年多數養殖戶并未恐慌。

              中糧家佳康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去年7月份后,生豬現貨價格最高達到28元/kg,當時已遠高于18元/kg的行業成本價;同時,生豬期價在去年10月份后便從高點回落,到了去年底,由于部分養殖企業二次育肥及壓欄,導致春節前生豬供應劇增,現貨價格大幅跳水,一度到達14元/kg的低點。“這輪價格下跌,將多數豬企的超額利潤變成超額虧損,在此過程中我們通過期價所釋放的信號,進行套期保值,直到今年1月份期現價格回歸,我們平穩地度過了豬價波動風險。”

              “早在生豬期貨上市初期,公司就參與了交易,根據各合約期價波動合理安排產能,有效做到穩健經營。”中糧家佳康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也同時反映了期貨市場價格發現的功能。

              據了解,豬肉消費占我國整個肉類消費的六成以上,是占比最大的肉類消費,其價格漲跌對豬企經營產生較大影響。企業如何利用期貨價格做好生產經營、銷售和庫存調節,是期貨市場長期努力的方向。

              今年5月份,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期貨市場通過對交割合約的集中連續競價交易,提供多期限的遠期價格,對于企業安排未來的初級產品生產、銷售等具有指導意義。

              提升期貨合約連續性

              監管要求,期貨市場“應向全社會公開提供多期限的遠期價格”。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多期限”是指不同月份合約,而“多期限的遠期價格”則是指提升各合約的連續性。

              在華融融達期貨相關人士看來,從能繁母豬到仔豬,再到育肥豬都有固定的時間差,而多期限的遠期價格有利于企業選擇最近的合約進行保值。

              “今年初,市場紛紛看好豬肉消費恢復,期貨遠期價格給出了較高升水,雖然生豬養殖企業階段性現貨處于虧損狀態,但基于遠期盤面給予相對客觀的利潤預期,養殖企業便可開展套期保值,避免盲目去產能。”上述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3月份后,消費復蘇情況與預期有一定差距,期貨遠期價格升水快速回落,養殖企業又通過期貨盤面信號來調整生豬出欄節奏,平抑現貨價格波動。

              中糧家佳康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期貨各合約有不同的交割月份,能夠把當前變化中、變化后的市場供求關系動態反映在期貨盤面中,這樣就體現出各合約間的連續性,而主力合約與其他合約形成價格序列,便能更好發揮各合約的價格發現功能。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近年來交易所大力推動做市商等措施,期貨市場合約連續活躍度明顯提升,各合約、尤其是遠月合約價格信號的有效性明顯改善,為實體企業提供了有價值有質量的信息參考。合理利用衍生品有利于穩定生豬基礎產能,對保供穩價工作具有積極意義。

              分析人士表示,在當前生豬養殖產業全面虧損情況下,企業如果堅定養殖信心,繼續科學組織生產,合理繁育仔豬,通過生豬期貨9月份合約鎖定遠期價格,可較好實現風險對沖。

          -證券日報網
          国产精品传媒99一区二区_国产高潮抽搐喷水高清_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蜜_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