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美麗 通訊員 張世鑫
為深入踐行服務“三農”宗旨,江蘇句容農商銀行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優化服務模式,持續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與覆蓋面,同時堅持深入基層,通過常態化走訪精準對接需求,以金融活水滋養鄉村產業發展。
推行“三訪三問”機制
精準對接基層需求
句容農商銀行大力推行“三訪三問”工作方法,以扎實的腳步丈量民情、用務實的行動解決難題。
一是訪村委,問發展之困。該行主動與行政村“兩委”緊密對接,深入了解村級經濟發展規劃與產業布局,精準捕捉資金、技術等制約發展的核心痛點,為村級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二是訪農戶,問資金之需。該行信貸員工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實地了解農戶生產生活狀況、信貸需求及融資難點,為金融服務找準著力點。
三是訪產業,問鏈條之阻。該行走訪當地特色種植養殖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及涉農小微企業,全面摸排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存在的金融服務堵點。通過高頻次、全覆蓋的實地走訪,該行變“坐商”為“行商”,將金融服務主動延伸至鄉村一線,有效架起政銀、銀企、銀農溝通橋梁。
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破解涉農融資難題
面對涉農主體普遍存在的“缺抵押、融資慢”等傳統難題,句容農商銀行積極創新信貸產品與服務模式,著力提升金融支持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張大姐,在為家庭農場引進智能灌溉系統時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而傳統的貸款模式難以有效評估其“智慧農業”的價值。句容農商銀行得知相關情況后,迅速行動,通過展業系統智能提額,綜合評估其土地流轉數據、物聯網設備投入、線上銷售流水等多維度經營信息,并結合地方政府風險補償基金政策,一周內為其成功發放20萬元信用類創業貸款。
智能系統投入使用后,張大姐的家庭農場實現節水30%、用工減少40%,農產品品質與售價顯著提升。
(編輯 汪世軍 喬川川)